【编者按】近日,艾瑞咨询公布了一份名为《2015年中国互联网车服务研究之-拼车》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拼车服务发展势头良好。
近日,艾瑞咨询公布了一份名为《2015年中国互联网车服务研究之-拼车》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拼车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在互联网各项车服务用户中有3595的用户会选择使用拼车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车服务的主流类型。而在拼车APP中,嘀嗒拼车以66.1万人的月度覆盖数据,超过其他主要拼车APP总和,成为最大拼车平台。
从市场潜力上看,由于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在2014年底已经达到7590万辆,存在巨大“座位”闲置资源,拼车平台的出现,在不增加社会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提升城市交通运力,以其经济实惠、环保等多方面优势,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拼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关注,继百度等众多巨头依靠资本入场后,起家于打车、专车领域的滴滴也以“顺风车”形式在近期挤入拼车市场。
但是滴滴顺风车等“跨界”平台的表现却并不乐观。在平台利益层面,专车服务的重点是早晚高峰期,然而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17:00-19:00的下班高峰时期使用拼车软件的比例最高达到26.6%,由于平台用户群体基本相同,一单拼车业务的成交意味着滴滴快车业务的减少,而拼车价格又远远低于专车,就形成了尴尬的“左右互搏”局面。滴滴顺风车的上线不仅未能率先切割拼车市场份额,反而自我加剧了类似快车冲击出租车行业的局面,甚至形成了打车、专车、快车业务三方角力,内耗严重。
另外在运营模式上,由于滴滴顺风车只是简单复制了滴滴快车的运营体系,实际上是以专车、打车领域的B2C思维做具备天然C2C属性的拼车业务,导致在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漏洞百出,上线不久便遭遇了车主和乘客的集体吐槽。例如在艾瑞咨询报告中显示,拼车用户对于“个人信息可能存在泄漏”最为顾忌,有61.9%的用户为此担心,但滴滴顺风车却通过绑定微信,将乘客真实姓名、头像、目的地等全盘呈现给车主,导致乘客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巨大。
目前来看,滴滴顺风车在前期“来势汹汹”的表象,更多是依靠补贴造就,其使用的仍旧是打车、专车传统的“烧钱”战术。但从拼车行业特点来看,由于车主为目的为“闲置资源利用”而非专注盈利,对补贴敏感度有限,更何况滴滴顺风车早前还传出未及时发放承诺补贴的不和谐声音,其烧钱战能持续多久仍是疑问。
对于当前拼车市场领导者嘀嗒拼车来说,滴滴顺风车的冲击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由于具备先发优势,嘀嗒拼车在经历前期摸索并改进后,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C2C模式,在运营上更能满足用户需求,引起良好的用户体验而收获良好口碑,品牌忠诚度也在不断提升。艾瑞咨询报告表示,中国互联网拼车市场将在未来进入市场争夺突围阶段,而综合来看,嘀嗒拼车作为最大拼车平台的行业格局仍将长期保持。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