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5日,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启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今年1-5月份我国进口食品检验检测的基本情况。
6月15日,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启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今年1-5月份我国进口食品检验检测的基本情况。
林伟提到,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从2004年的279.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214.8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3倍,进口食品已成为百姓餐桌上食品的重要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严格进口食品监管,严格处置不合格产品,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并发布消费提示。
据林伟介绍,2015年1-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来自179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实施严格检验检疫监管,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927批次、4142吨、1275万美元。
不合格进口食品涉及79个国家或地区,国家质检总局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了相关国家或地区的主管部门,要求其采取措施,保障输华食品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不合格进口食品几乎涉及所有食品种类,其中主要包括:饮料、糕点饼干、糖类、粮谷及制品、酒类、水产品、乳制品、调味品、干坚果等种类。
林伟表示,造成进口食品不合格的原因较多,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标等安全卫生问题较为突出,占到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6%。
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共233批次,主要为:糕点饼干、调味品和饮料中苯甲酸超标,饮料中酸性红超标,酒类、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中山梨酸超标等问题。
微生物污染的共153批次,主要为:糕点饼干、饮料、粮谷及制品等食品中菌落总数超标,水产品、肉类、饮料中检出沙门氏菌,水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等问题;污染物超标的共44批次,主要为:调味品中砷超标,酒类、糖类中铜超标,乳制品、饮料中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
林伟指出,对于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退运或销毁处理,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欢迎大家查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林伟表示,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将以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建立健全进口食品境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进口食品风险分类管理等有关配套制度,完善进口食品全过程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以从严的决心、从严的举措,切实履行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努力保障进口食品安全。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