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成非法集资工具 问题平台同比超6倍

2015-05-19 19:56:36 | 作者: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作为互联网典型模式之一,以高收益、高流动性著称的P2P近年来发展迅猛。平台数量增长迅猛,成交额不断突破。

  作为互联网典型模式之一,以高收益、高流动性著称的P2P近年来发展迅猛。平台数量增长迅猛,成交额不断突破。5月13日,由网贷之家打造的“中国首届5·18互联网金融理财节”在北京举行。据盈灿资讯不完全统计,在预热期的短短十天内(5月1日-10日),参与活动的平台,总成交额已突破41亿元,日均成交额突破4亿元。

  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监管等多重因素,互联网金融风险远高于传统金融,P2P公司跑路依然有增无减。4月28日,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处非办”)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人民银行、住建部、证监会等11部委在京召开的发布会上,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张景利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约70个P2P平台立案侦查,涉案金额约60亿元。”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P2P成非法集资工具 问题平台同比超6倍

  近日,9000人8亿元资金被骗,深圳特大非法集资案告破。而这起案件正是犯罪嫌疑人利用P2P平台作为吸资工具,高额提成返利诱人,网贷平台虚假抵押,骗取资金。

  据悉,犯罪嫌疑人由于负债,2013年开始先后注册成立三家公司,进行精心的包装,大力宣传,并聘请金融界、企业界、学术界等行业内的专家教授作为企业的顾问,利用这些人士的影响力迷惑投资者,向社会公众谎称通过对冲基金、放大资本获得价值等手段宣传企业的雄厚实力,并以月息3%-5%来“吸引”投资者。

  宣传片称公司拥有一批富有国际资产管理经验的团队,按照国际最先进量化投资运营投资模式,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回报。而实际上在事发前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据《证券日报》记者综合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5月11日,今年以来跑路平台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之多。

  而“庞氏骗局”也在P2P行业显现,呈现“互联网+庞氏骗局”。这种“空手套白狼”、“拆东墙补西墙”将P2P平台作为工具,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资金。

  陕西省P2P发展仍属于滞后区

  据网贷之家选取各地区2014年的P2P网贷成交数据以及宏观指标数据,得到各地区P2P网贷发展的综合指数相关数据显示:包括陕西在内的第四阶梯的地区,问题平台发生率较低,网贷综合收益率多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安全收益得分偏高,而成交得分和流动性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P2P网贷发展指数低于平均水平,P2P发展仍属于滞后区。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正常运营平台1819家,问题平台602家,陕西共有平台24家,问题平台数量7家。

  同时,记者也在陕西几家P2P官方网站上看到,其收益都相对较高。如在恒丰财富网站,正在招标的项目有信用系、抵押系,年利率均在18%,借款期限多为3个月到半年。在金开贷的首页,“项目&收益率新配对,固定收益率高达9.36%,100万元以上项目1万元起投,100万元以下项目1千元起投”标语十分显眼。其最新的投资列表项目也多在9%左右,时间半年到一年不等。

  而记者发现,这些对收益的表述都不恰当,“利率”只有人民银行可以定,“固定收益”在宣传中也是不允许的,对理财产品的收益只能使用“预期收益率”。而问题平台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监管”和“投资者只注重收益”所导致,这也使得P2P平台在宣传中出现一些容易误导投资者的现象。

  警惕四点 谨防掉进P2P陷阱

  面对P2P网贷平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投资者怎样才能既搭上互联网金融的顺风车,又避开那些吸金陷阱,远离非法集资?

  央行条法司副处长王晋也表示,P2P领域主要有三种情形可能导致非法集资:一是一些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并由平台实际控制和支配。业内人士提出投资者要警惕以下四种情况:

  警惕高息诱惑,即用高额的年收益作为诱饵吸引投资者上钩,而在高息面前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会下降掉进陷阱;

  警惕秒标陷阱,秒标即网贷平台为揽人气发放的短期限、高收益的标,而这类“标”通常是虚假的借款,没有借款人;

  警惕拆分原标,原标拆分后,后段投资者需要支付前段投资的回报利息和本金,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一旦平台没有把控好,很容易出现倒闭现象;

  警惕模糊信息,即没有详细的业务介绍、一味宣传、汇款账户是虚假账户,那很可能遇见的就是钓鱼平台。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