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日,转型中的烯碳新材年报突然爆出约2 7亿的亏损,经查阅这是公司自1998年开始连续16年盈利后的首次亏损,而且彻底一次性亏到底。这两年烯碳动作频出。
昨日,转型中的烯碳新材年报突然爆出约2.7亿的亏损,经查阅这是公司自1998年开始连续16年盈利后的首次亏损,而且彻底一次性亏到底。这两年烯碳动作频出,资产置换、剥离地产、搭建石墨烯产业平台、定向增发搞纳米活性碳项目,其战略转型基本成型。此时巨亏有点耐人寻味。据了解,烯碳新材此次亏损并非本年度经营性亏损,而是财务调整造成,共计调回历史年度利润约8000万元,且计提并购资产商誉减值约2亿元。回查2015年1月公司公告主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利用新旧会计师之间会计估计的差异,挤压历史沉淀资产泡沫,从中也不难看出端倪。
历史年度业绩还能增长的“怪事”
本次年报,烯碳新材出现历史年度利润逆向增加的“怪事”,而当年又出现较大的“调出来的亏损”。这种非主营性损益调整对上市公司当期财务报告造成巨大影响,从多年账目来看,盈利总数都在那儿,只是一年大赚,一年大亏还是若干年分摊的问题。财务筹划好的公司应当平滑年度利润,但也不排除在并购重组中的特殊需要。
非主营性损益类科目,往往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砝码。主营收益规则相对严格,往往水分有限;非主营性损益往往定价权掌握在上市公司及其会计师手中,自由裁量权较大。通过某一年非主营性损益类盈利,可以“美化”财务报表,甚至起到“保壳”作用。通过某一年非主营性损益类亏损,还可以完成多年积累下不良资产的一次“洗澡”清理,同时也为未来持续盈利打开较大空间。这被称为上市公司年报中的隐形炸弹,会在未来某个时点被引爆,甚至故意引爆,可以是利空,也可以是利好。
2010年1月黔源电力董事会发布200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对前次在2009年第三季度报告中预计2009年业绩亏损金额3000~3500万元的预告进行修正,转为预计公司2009年盈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3500万元。修正结果使公司转亏为盈。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是公司通过公开挂牌交易将所持贵州西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增加投资净收益6,562.5万元。而投资收益即为非经常损益项目中的一类。
同年,我们可以看到:华电国际的非经常性损益高达6.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上半年主营业务实际巨亏5.41亿元。
同样的故事一直在上演。中国远洋近年来由于成本上升,再加上经济危机、国际间贸易减少,中国远洋陷入了巨额亏损之中。2011年亏损104.5亿元,2012年亏损95.6亿元,但从2013年年报来看,公司也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35亿元。蹊跷就在于中国远洋于2013年共有四笔重大资产出售交易,带来84.3亿元收入,但排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亏损71.8亿元。
上述三家企业的年报无疑看起来具有吸引力,但背后的真相却令投资者不寒而栗。虚假的繁荣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侵蚀。所以看着利好的消息从深层次来挖掘是利空;但看似利空的消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是利好。因为一下子卸掉了沉重的包袱,未来将不会存在定时炸弹这一隐患。
从并购潮到减值潮
“并购”这个词在现今股市可谓点石成金,在当国家宏观政策鼓励推进的同时,上周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一步松绑并购重组,扩大募集配套资金比例至100%。很多上市公司瞄准机会,并购同行业中具有盈利能力较好但又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并购资产在以相对较高的溢价进入上市公司的同时,作为保障,出让方也对其实现业绩会进行相应承诺。
并购带来业绩的同时,并购资产的高溢价产生了上市公司的资产泡沫。在非同一控制的情况下,并购标的净资产与并购价格的差值形成了商誉。根据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应当在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一旦出现商誉减值,计提进入当期损益,且该减值不可转回,也就是说增值也冲不回账。若业绩承诺不能实现,约定的利润补偿即使到位也不能计入当期损益而只能进入其他资本公积,无法在利润表中得以体现。在上述两者不能在财务端正常抵消的情况下,虽然上市公司未造成现实损失,并购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出现的商誉减值对并购方当年会带来很大利润压力。
下面几家公司就中了并购的暗伤,值得一品。
金利科技(002464.SZ)2014年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12亿-1.32亿元,其原因在于收购的宇瀚光电经营业绩未能达到预期。而金利科技2011-2013年累计净利润才1.30亿元,一桩因并购产生的商誉减值就几乎毁掉了三年的经营成果。2014年的巨亏却完全是并购宇瀚光电惹得祸。
类似金利科技这样的并购型企业遭受到类似的并购商誉冲击的例子还有很多。中科云网(002306.SZ)2014年商誉拟减值1.6亿元,主要由并购的上海味之都等子公司因业绩亏损导致,而中科云网历史上最好的业绩是2011年的盈利9313万元。
2013年,中青宝溢价收购美峰数码51%股权以及苏摩科技51%股权,两项并购产生商誉4.17亿元。2013年,美峰数码最终实现净利润4874万元,完成业绩承诺。但好景不长,进入2014年后,美峰数码开始亏损,商誉面临减值风险。2015年2月,中青宝发布公告,将此前预告的2014年净利润大幅向下修正。值得庆幸的是,美峰数码和苏摩科技的出让方均负有业绩补偿的责任。一旦补偿到位,商誉减值的损失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
巨亏已成事实,难以挽回。对于已形成的亏损,投资者更应关注的是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切勿被非经常性损益以及商誉减值所调节的报表利润所迷惑,烯碳新材新投入的烯碳新材料产业尚处于培育期,目前更应该关注公司整体战略以及未来发展计划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