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前3个月,全国土地市场略显黯淡。昨日,国土部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国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令不少业内人士意外的是,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共供应了9 48万公顷,同比下降20 4%。
2015年前3个月,全国土地市场略显黯淡。昨日,国土部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国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令不少业内人士意外的是,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共供应了9.48万公顷,同比下降20.4%,其中,降幅最大的供地类型是房地产用地,仅2.47万公顷,下降了38.7%之多。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不少专家看来,一季度超预计的供应压减幅度与年初开发商仍维持谨慎观望情绪密切相关,但也一定程度取决于政府对于供地节奏控制力度的增强,他们大多预测二三季度这一情况将明显好转。
近一个月,各种官方、非官方机构统计的数据、透露的信息都明显反映出,一季度我国的土地市场相比去年底并没有太大起色。而昨日,国土部正式公布的一季度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情况。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48万公顷,同比下降20.4%。其中,房地产用地2.47万公顷,同比降幅最大,为38.7%,仅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有小幅增长,为4.47万公顷,同比增长0.6%。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供应量虽然在下降,但地价却保持着同环比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3541元/平方米、6593元/平方米、5305元/平方米和746元/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价格环比增长率为0.53%,同比增长率为2.98%,同环比增长率均为所有类型用地幅度最小。
“一季度住宅用地供应同比下降近四成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慧芳表示。而亚太城市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更进一步表示,可见,政府对于土地市场仍然在恢复信心的过程中。
张慧芳坦言,土地是生产性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基础设施供地保持同比小幅增长是因为这类土地主要还是政府投资,即使民间投资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有所减少,但政府仍然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因此土地需求还是有保障的,而楼市在前3个月的回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和明显,开发商的预期仍然有所保留,而且资金回收力度也不够,对于土地的购买力不那么强,是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对此,陈宝存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一季度开发商在全国各地购置新土地的积极性普遍表现得并不算特别高,而政府肯定也是看到了这一状况,才放慢了供地节奏,“而且,随着这些年土地的拆迁安置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逐年提高,在土地市场还未明显回暖的时候,政府肯定不会贸然将不一定能拍出理想价格的优质地块放到市场上,所以只能减少土地供应”。
对于全国土地市场的后市,大多数专家都爱用“回归”二字概括,这里既包括市场供应量也包括成交价。
“4-5月一二线土地市场将可能出现集中土地出让,对于市场来说,很可能出现在部分城市再现高价地块,影响购房者入市。”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目前三四线整体趋势已经明确,因此,预计后市一二线城市拿地竞争将更加激烈。
陈宝存也认为,目前,政府对于全国楼市新一轮的鼓励政策已经开启,此后官方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的预期也比较高。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上一轮楼市走入低谷的2008年,市场遇到类似情况时,在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半年后才回到高点,但对于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这个政策出台观望期将明显缩短,4月后整个土地市场成交应会出现明显回升,而且,对于两年后的房价预期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开发商完全不必要保持之前过于谨慎的态度了,抓准时机随时在一线城市拿地应该都不会有太大风险。
不过,张慧芳却并不像陈宝存、张大伟那么乐观,她认为至少要等到今年三季度,土地市场才可能出现明显好转,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二季度政府或试探性小幅增加出让,但不会在开发商和购房者中掀起太大波澜,“因为此后占更大比例的改善性需求消费者并不像刚需人群一样有着更冲动的购房心理,更多的是看行情再‘出手’,因此,在市场仍处调整状态,没有看到房价大幅回暖时,成交很难有太明显的波动”。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