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14日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14日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有企业家表示,“现在我们的流量费很贵,1G就要70元。”李克强当即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4月15日《新京报》)。
我国手机流量资费高、网速慢是公认的事实。之所以出现网速慢、资费高这个问题,根源还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跟不上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信息消费需求增长。
除了改善信息基础设施之外,还有很多“武器”可以对流量资费高说“不”。比如,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倒逼电信运营商改变服务。三大运营商都是央企,近年来涉及手机流量的投诉占着很大的比例,原因就在于这些央企不直接降低流量费,而是设计各种消费“套餐”,让消费者支付不合理资费。
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使用上“套餐”,不仅套餐内的流量很快用完,还产生了高额上网费。至于流量流到哪儿了,运营商则不管。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流量月底清零。令人不解的是,中国移动香港4G资费不仅比内地便宜一半,剩余流量还可以卖掉,而在内地,有消费者因为流量月底清零而把中国移动告上法庭。
要想降低流量费,维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完善对运营商的业绩考核。如果把消费者的满意度、投诉量作为考核三大运营商的重要指标,相信运营商会以消费者为核心去改变自己的服务,例如,月底流量不清零。当然,要激励运营商提升服务,最重要的还是激活市场竞争机制。
还有,能否改变流量收费支付模式值得思考。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去年提出一个“反向收费”模式,即让各家程序开发企业支付流量费。如果由程序开发商支付一部分流量费,自然能降低消费者手机上网的综合成本。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