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提到进口酒,人们便会想到标签上不菲的价格,就像冯小刚电影里演的那般,“‘十三,路易的’喝多了也不舍得吐”,这个情景真实地反映了进口酒不是一般的贵。
提到进口酒,人们便会想到标签上不菲的价格,就像冯小刚电影里演的那般,“‘十三,路易的’喝多了也不舍得吐”,这个情景真实地反映了进口酒不是一般的贵。随着中国进口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洋酒集体涌入中国市场,其价格也如坐滑梯似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眼看着智利、南非、澳洲的葡萄酒在超市的价格与国内葡萄酒赛着跑地争低价,一直处于价格神坛的高端洋酒集团也坐不住了,纷纷开发年轻化、亲民化商品,向中国消费者示好。酩悦轩尼诗集团推出“新点”,从价格到包装都不难看出其亲民化路线的策略。
中国进口酒市场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几万元的法国酒、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的列级庄,中国市场一度成为法国酒庄的掘金地。然而,随着国人对于进口酒消费概念的日趋成熟与理性,许多高价酒不得不走下神坛,褪下华丽的外衣,去泡沫化进程给高性价比产品更多的市场机遇。
如果说上述的亲民化策略是国内进口酒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经之路,那么在糖酒会上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价格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众多进口葡萄酒依然延续去年的低价策略,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16.8元的进口香槟、14.8元的法国产区葡萄酒、15.8元的智利产区葡萄酒比比皆是,部分进口葡萄酒现场订购还能享受10%的优惠,而且订购门槛并不高,购买三箱便可以享受抄底价格。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进口酒在低价位厮杀从去年“春糖”便有所展露,今年以“更下一层楼”的速度和力度在蔓延。以往冲上云端的高价进口酒,现如今已跌破20元大关,这样的起伏犹如坐云霄飞车。让许多业内人士错愕的同时,开始思索进口酒价格在华到底怎么了?
市场理性、消费成熟、酒企去库存、贴牌生产、恶意竞争等一系列让国内进口酒价格面临滑铁卢的原因逐一被揪出来,在诸多原因中最让人担心的是贴牌生产和恶意竞争。无论在哪个行业这两个问题都是出现重大产业危机的始作俑者。
如果进口酒在华“贱卖”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段弯路,那么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是喜闻乐见的。但如果“贱卖”的背后埋伏着行业不可告人的利益链条,那么这个价格最终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中国进口酒市场的未来。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