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保监会昨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一条风险提示公告,内容是关注和防范“贴条险”的风险。这已经是保监会第二次针对互联网平台“OK车险”产品——贴条险提出风险警示。
中国保监会昨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一条风险提示公告,内容是关注和防范“贴条险”的风险。这已经是保监会第二次针对互联网平台“OK车险”产品——贴条险提出风险警示,并且这一次风险警示较上一次更加详细。
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提到,近日,一款手机APP推出的“贴条险”服务引发了消费者热议,有消费者因此认为:“我违章被贴条了,由保险买单,真好啊。”事实上,“贴条险”只是打着保险旗号的“李鬼”,与保险并不沾边,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请广大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避免不必要风险和损失。
在具体的风险上,保监会表示,“贴条险”共有四大风险。一是“贴条险”并非保险,并非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受《保险法》的保护;二是“贴条险”并非保险公司经营行为;三是“贴条险”实质上是减少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是一种不良的服务形式,与保险精神不符;四是“贴条险”不保险,容易引起纠纷。
保监会提示消费者,购买“贴条险”需要消费者提供手机号码、车牌、车主等信息,存在较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此外,“贴条险”概念模糊,极易误导消费者,消费纠纷隐患多,消费维权难度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OK车险平台上的“贴条险”已经停售。但对于其定性,保监会依然表示,“将对相关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