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农险向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放开,市场不时地就曝出农险久拖未决、虚假理赔等事件。为此,保监会在近日出台农险新规,系统规范承保、理赔各个环节,并首次对定损、立案、理赔等环节设定时限。
随着农险向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放开,市场不时地就曝出农险久拖未决、虚假理赔等事件。为此,保监会在近日出台农险新规,系统规范承保、理赔各个环节,并首次对定损、立案、理赔等环节设定时限。
在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除了对保险公司承保、理赔、协办和内控等关键环节确立规范之外,首次对理赔流程各环节设定了具体时间是最大的亮点。例如,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应在接到报案后24小时内进行现场查勘,对种植业20日内完成定损,对养殖业3日内完成定损。与此同时,对于报案后超过10日尚未立案的,保监会还要求险企的业务系统强制自动立案;而对于不属于保险责任,保监会要求险企在核定之日起3日内发出拒赔通知书。
对于首次针对农险提出的诸多时限,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这是为了给保险公司“治”核保理赔拖沓症。据悉,由于农险理赔往往涉及范围广、查勘周期长、定损误差大,容易产生分歧,并影响农户的投保积极性。
保监会也表示,农险由于缺乏统一的经营规范和流程标准,保险机构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业务流程不规范、风险管控薄弱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办法》出台旨在对快速发展的农业保险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事实上,去年保监会下发的首个监管函也是针对农险经营中理赔拖沓的问题。监管函显示,国元农险存超保险索赔期限和报案后6个月仍无法联系到客户核定损失的案件应做零结案处理,超出了监管规定范畴。
除首次规定时限外,《办法》还在承保业务方面明确投保信息采集和系统录入的内容,规范标的查验、公示及核保流程,提出见费出单、承保单证到户等要求;加强接报案管理,规范查勘定损、核赔操作,明确赔款支付方式和时效,确保支付到户且真实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农险被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范围后,农险覆盖面以及提供的风险保障逐年提升。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