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天,省质监局分别发布翡翠首饰和碧玺产品质量抽查报告。其中,翡翠首饰整体合格率65%,碧玺整体合格率81 3%。20家企业因产品抽查不合格被点名曝光。
昨天,省质监局分别发布翡翠首饰和碧玺产品质量抽查报告。其中,翡翠首饰整体合格率65%,碧玺整体合格率81.3%。20家企业因产品抽查不合格被点名曝光。
旅游景点翡翠合格率仅为17.7%
省质监局相关人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翡翠等珠宝首饰逐步成为销售业新宠。目前,翡翠每年以20%—30%的销量递增。保守估计,未来几年,中国每年至少拥有200亿元左右的翡翠市场份额。
目前,翡翠原石主要产地为缅甸地区。我省扬州、苏州、南京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加工企业,翡翠首饰中的美人镯就以江苏地区加工为佳。由于我省翡翠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没有品牌意识,部分加工作坊成为以次充好的温床。
此次共抽查翡翠首饰40批次。其中,抽查零售店商品18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查旅游景点商品17批次,合格率仅为17.7%;抽查网络购物商品5批次,均合格。
翡翠以次充好有三大伎俩
质检专家介绍,翡翠首饰抽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漂白、充填、染色的翡翠冒充天然翡翠;染色石英岩冒充翡翠;其他物质冒充翡翠。
其中,用染绿色石英岩冒充翡翠,目前较多地出现在玉市和地摊,被称为“马来玉”。现在,石英岩会被染成各种颜色,如紫色、褐红色、黄色、浅绿色、灰绿色等。
使用染色石英岩、玻璃等其他物质仿冒翡翠,是此次翡翠市场质量摸底的重要发现,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夫子庙。一些珠宝售卖点店主不担心售后外地游客质量追索,从而大肆以次充好,几百元的所谓翡翠产品,真实的材质价值不过几十元。
此外,南艺后街的珠宝市场翡翠制品也鱼龙混杂。
“玉养人”没有切实科学依据
质检专家还对“人养玉”和“玉养人”两种说法进行了解读。
其中,“人养玉”的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由于长期佩戴翡翠制品,人体的少量油脂会渗入玉石中,填充翡翠中的细小罅隙,从而增加翡翠首饰的透明度。
谈到翡翠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或磁场等“玉养人”说法,专家认为没有切实科学依据,但翡翠首饰的水润特质会给佩戴者带来心情上的愉悦。
此外,碧玺共抽查了32批次。其中,有3批次以假充真,3批次掺杂掺假。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