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9日公布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报告。报告显示,食品安全纠纷增长迅速,占所有消费者纠纷的88 4%,而司法鉴定逐渐成为处理食品安全案件的瓶颈。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9日公布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报告。报告显示,食品安全纠纷增长迅速,占所有消费者纠纷的88.4%,而司法鉴定逐渐成为处理食品安全案件的瓶颈。
报告称,随着民众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通过民事诉讼依法维权的越来越多,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至2014年,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共受理涉及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一审案件共954件,2014年比2013年增长186%。消费者权益纠纷案已成为民事审判工作中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范围较广的案件类型。
报告显示,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生活消费小额的特点,致使消费者维权积极性不高,但消费者维权胜诉率高。具体看来,消费者权益纠纷案受损害的是消费者个体利益,但实际侵害的是不特定广大消费者权益,损害的是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案件具有公益属性。
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消费者权益纠纷中,主要涉及的消费领域包括:食品、家电、服装、装修建材及汽车消费。其中,食品安全纠纷共计848件,占总受理案件的88.4%,类型也渐趋多元化,从最初的以普通食品饮料等为主,渐渐扩展到进口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食品和保健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食品安全纠纷案呈增长趋势,该院二审审理的食品纠纷案中,涉及进口食品的占三分之一。报告称,由于国内对进口食品还存在监管盲区,涉及进口食品安全的纠纷逐渐增多。涉诉的进口食品中,消费者均是从大型商超、药店购得,经营者能够提供海关检验检疫卫生证书、海关报关单等完善的进口手续,并据此抗辩所售食品并无违反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同时证明其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但事实上进口食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行政机关更多作为。
与此同时,司法鉴定逐渐成为处理食品安全案件的瓶颈。报告称,现代社会食品种类纷繁复杂,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常常涉及专业知识,消费者不得不依赖司法鉴定。由于司法鉴定费用较高,增加了当事人维权成本,也给法律的裁判带来一定难度。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