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我国保险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去年,我国人身保险实现利润总额1124 6亿元,增长126 3%,盈利公司家数达到行业历史最高水平。
2014年,我国保险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去年,我国人身保险实现利润总额1124.6亿元,增长126.3%,盈利公司家数达到行业历史最高水平。
进入2015年,保险业更是保持了高增长趋势,截至今年1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超过10万亿,1月保费同比增长19%。公开数据显示,A股四大上市保险公司2015年首周个险渠道新单保费均实现大幅度增长,成为“开门红”阵势中的一抹亮色。
此外,2月28日,央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对于扮演更加重要角色的险资大鳄们来说,影响也在由投资端逐渐过渡到承保端。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许谨良坦言,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降到2.5%,等同于寿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下限,未来保险产品的优势将进一步增强。而随着降息而来的是股票回暖,降息有货币宽松的倾向,投连险、万能险和分红险销售会表现得更好,提升了保险产品在理财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上春节前,保监会放开万能险费率市场自主定价权,一连串的利好消息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不过,在这繁荣的背后,保险业转型带来的阵痛犹存。事实上,保险开门红背后的隐忧主要集中在几方面:在人身险方面,代理人渠道正在陷入增员难困境,人身险销售最重要的渠道发展受到限定,而在银保新规的影响下,银保渠道保费缴纳增长乏力,没有新的增长点;在财产险方面,虽然保证保险、健康险等险种增速高于往年,但是传统的车险、企财险、责任险等险种同比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险种费率持续走低,手续费升高,市场竞争加剧;在资金运用方面,传统的投资品种利率进一步降低,新增资金配置难度加大,涉及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非标产品的风险增大;在渠道方面,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同样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鲜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面市,且由于相关产品收益率颇低,对于追求回报率的保险公司而言,疯狂跟进只能意味着继续烧钱。
如果说,2014年是保险业深处低谷后的绝地反击,那么2015年则是对保险业的一次大练兵,能否继续保持着上一年的高速增长,对于保险业以及监管层而言都是一次考验。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