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其中调味品问题突出,共计70批次调味品不合格。
2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其中调味品问题突出,共计70批次调味品不合格。
70种调味品究竟为什么不合格?
此次公布的调味品不合格原因,除菌落总数、甜蜜素、苯甲酸、山梨酸超标外,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氨基酸态氮项目上,70批不合格调味品中就有22种酱油因此“上榜”。
据专家介绍,氨基酸态氮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其含量多少是判定酱油好坏的特性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按照国家标准,酱油里氨基酸态氮的标准值应不低于0.4g/100mL。
在本期抽检的不合格产品信息中,新华食品发现不少酱油与国家标准相差十倍以上。如四川省三台县宏斌酿造食品厂生产的美时江黄豆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仅为0.015g/100mL,与国标相差26倍;山东省梁山县恒隆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好味鲜黄豆老抽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02g/100mL,与国标相差20倍等。
“差距如此之大,很大可能兑了水,工厂成本降低了,但这样对消费者的营养所需也就没了保证,”业内人士向新华食品指出“内幕”。他建议市民在超市挑选酱油时,多关注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他还指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每百毫升分别为≥0.8g、≥0.7g、≥0.55g、≥0.4g,可按个人需求去挑选。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