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1月都是物价高涨的时节,但今年通货膨胀率罕见地低。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 8%,涨幅较上月回落0 7个百分点,创5年多新低。
“零通胀”显通缩压力 机构预期货币继续宽松
每年1月都是物价高涨的时节,但今年通货膨胀率罕见地低。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8%,涨幅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5年多新低。统计局表示,食品价格回落是CPI同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1.3%。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在解读1月份通胀数据时表示,1月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气候因素致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受此影响,鲜菜价格同比由涨转跌,从去年12月份的上涨7.2%变为今年1月的下降0.6%;二是春节错月因素,去年春节在1月份,抬高了今年1月份的对比基数,致使CPI有所回落;三是受油价持续下跌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0.0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表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0.58个百分点,约占CPI同比涨幅回落的八成。
相比经济飞奔年代5%以上的高通胀,1%以下的物价水平已近乎“零通胀”。面对物价涨幅持续回落的压力,机构普遍认为,这是实体经济总需求疲弱的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通货紧缩的风险提高,货币政策将继续走向宽松。
民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处于通缩和金融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还会继续宽松,2月份的降准不会是货币宽松的终点。
海通证券也发文称,通缩仍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风险。考虑到本轮经济增速已经创出 24年新低,通缩风险甚于2005年,降息降准次数应不会低于历史,未来应该至少还有1次降息,2次以上降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