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拇指打字发微信,食指和中指在屏幕上滑来扫去,可能是很多人每天最频繁的“活动”。瑞士一项最新研究称,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会在大脑 处理触觉的部分留下强烈“印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拇指打字发微信,食指和中指在屏幕上滑来扫去,可能是很多人每天最频繁的“活动”。瑞士一项最新研究称,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会在大脑 处理触觉的部分留下强烈“印记”。苏黎世大学研究人员23日在美国《当代生物学》上报告说,此前关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人群,如小提琴家 大脑中控制演奏手指的区域比一般人大。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为了解日常生活对普通人大脑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机遇。
研究人员对26名触屏手机用户和11名传统手机用户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进行1250次刺激,并记录他们的脑电图,随后将测试结果与近10天内的手机使用记录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显示,与没有使用触屏技术的用户相比,智能手机用户与体感相关的脑皮质活动增强,即处理手指触摸动作大脑区域的活动增强。
研究负责人阿尔克·高希表示,智能手机使用越频繁,大脑体感皮层的活动越强烈,而这种频繁触摸的动作最终可能会重塑大脑指挥手指工作的方式。“我们认为,当代人大脑的皮质感觉处理方式会被个人数字技术持续改变。”
那么,这种改变对人类是好是坏?高希说,可能不全是好消息,如有证据表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可能与运动功能障碍及慢性疼痛有关。也有研究人员认为,频繁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