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的12月都是中国电影市场传统的贺岁档开幕月,也是业界约定俗成的国产片保护月。今年贺岁档虽然国产电影大导云集,但表现却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每年的12月都是中国电影市场传统的贺岁档开幕月,也是业界约定俗成的国产片保护月。今年贺岁档虽然国产电影大导云集,但表现却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黄飞鸿一点都不“红”,早更女友确实“早更”了,《太平轮》非“沉”不可,《一步之遥》口碑分化……虽然《智取威虎山》和《微爱》还没上映,但是一想到香港导演徐克要用3D拍样板戏,而文艺片导演顾长卫则决心冲击票房市场,就觉得有些怪怪的。直到传出7部引进大片定档的消息,广大观众终于恢复平静,眼看着就是一场对好莱坞的饥渴消费。
7部好莱坞电影中,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朱莉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坚不可摧》,一个关于生存、抗争和救赎的二战故事。朱莉的导演处女作曾一举拿下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部电影也应该会是冲击奥斯卡的种子选手。而定档3月1日的《超能陆战队》则是迪士尼第一次把漫威漫画改编成动画的作品。《银河护卫队》作为漫威动画名不见经传的边角余料,在中国都收获了5.9亿的超高票房,这次漫威携手动画霸主迪士尼想必在中国还是会赚得盆满钵满。
而剩下的5部电影中,有三部是系列电影的续作—《博物馆奇妙夜3》《霍比特人3》《饥饿游戏3》。不用看别的,就看片名后面的数字,就知道为什么说好莱坞拥有世界上最强悍的电影制作工业体系了。其实,类型电影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人都面临创意枯竭和模式僵化的问题,而经典翻拍和系列电影的延续则为电影工业找到了增长点,亦是完善市场机制和促进产业循环的功臣。
系列化的核心是要有品牌依托。根据不同的品牌特征,好莱坞的系列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最知名也最成功的系列电影,就是基于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系列;第二种系列电影来源于开山之作的票房大卖和良好口碑,然后围绕着核心人物,按照固定的类型模式进行再生产,比如《碟中谍》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冰河世纪》系列等;第三种系列化的模式,是基于小说改编,可系列化的长度取决于原著的长度,代表作品是《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魔戒》系列等。
系列化电影一般都具有“大明星、大导演、高投入、高产出”的大片特质,即使是像《饥饿游戏》这样以小成本起家的电影,一旦决定系列化,就立刻会向大片方向转身。系列化毕竟是品牌营销的一种,质量和口碑则是维护品牌形象的必要条件。《小时代》这样的系列电影虽然有粉丝撑腰,但是因为其电影质量不稳定,实在很难具有持续生产的能力。在配额引进制尚未失效的今天,中国电影人如果不能探索出一条生产之路的话,恐怕到配额放开时就来不及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