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手机软件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少问题也接踵而至。日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95 32%的智能手机中存在预置应用软件,其中88 91%不可卸载。
手机厂商最初在手机内预装免费应用是为了服务消费者,后来成为厂商谋取利益的手段,用户的体验变差。
手机软件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少问题也接踵而至。日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95.32%的智能手机中存在预置应用软件,其中88.91%不可卸载,这些软件偷跑流量、侵占内存、盗取信息、卸载却几无可能。
消费者:不能卸载不合理
“后台悄悄运行、占据不小内存、流量越耗越大。”家住北京的王海涛告诉记者,他的手机购买时预置了不少游戏软件,非常耗流量,不注意玩一次就要被扣几十块钱。
“这些预置软件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卸载,要想卸载,必须获得ROOT权限,但获得权限强制删除后,手机的售后服务就会受到影响。”王海涛说。
被手机预置软件困扰的消费者不是少数。近年来手机预置应用软件乱象增多,国家工信部在2013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要求从同年11月起手机生产商不得预置五大类恶意软件。但深圳市消费者协会此前的6873份调查问卷显示,95.32%的用户表示购买的手机中存在预置应用软件,其中88.91%的预置应用软件不可卸载,98.6%的消费者认为这些预置应用软件不能卸载是不合理的。
针对消费者深受手机预置软件不能卸载困扰的现象,2014年10月,广东省23家消委会联名上书工信部,要求手机预置应用软件与支持手机基本功能的系统软件分开,并且允许消费者自由卸载。
背后存在怎样的利益链?
广东省消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手机软件仅安卓市场就有接近30万的应用软件,目前国内预置软件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众多商家对手机预置软件业务如此热衷,是因为手机预置软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
“通常来讲,单台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手机厂商可以向软件商收费八毛钱到五块钱不等,手机厂商以此达到降低手机生产成本的目的,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而软件开发商则通过预置软件推广了软件,增加了用户使用量,进而实现其经济利益。”一位业内人士称。
记者了解到,手机厂商最初在手机内预装免费应用是为了服务消费者,为手机制造卖点。但后来,这一做法逐渐变质,成为厂商谋取利益的手段,用户的体验也越来越差。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