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会上,中美专家共同探讨了应对食品掺假这一全球性议题。据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会上,中美专家共同探讨了应对食品掺假这一全球性议题。据悉,首个用于监测全球食品造假的大规模公共数据库——美国药典食品造假数据库已经收录了超过2100份食品造假记录,这些记录来源于学术文章、媒体报道和其他公开资料。常见的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包括橄榄油、牛奶、藏红花、蜂蜜、咖啡、橙汁和苹果汁等。
在中美专家看来,食品成分的供应链日益复杂,因此保证食品成分在整个供应链上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样才能确保品牌和消费者不受食品掺假的危害,“我们的目标是先行一步,为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评估食品造假的脆弱性。”
据悉,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都与美国药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和其他相关协议,将制定国际标准的相关经验和中国科研实力有机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中美专家将一起推动食品药品标准的进步。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美国药典合作,已经将第七版《食品化学法典》及第二增补本译成中文。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