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在尚无一处报刊亭营业”。记者从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获悉,本月被拆除的72座报刊亭,部分已经进入重新安置。但由于亭体损坏严重且新址位置偏僻,至今尚无一处报刊亭恢复正常营业。
“现在尚无一处报刊亭营业”。记者从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获悉,本月被拆除的72座报刊亭,部分已经进入重新安置。但由于亭体损坏严重且新址位置偏僻,至今尚无一处报刊亭恢复正常营业。
目前,进入安置环节的报刊亭有20个左右。记者实际考察发现,不少报刊亭新址并不理想。
记者昨天在北三环一带看到,不少在新址安置的报刊亭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僻。原来在青年沟路南口和平东桥的一座报刊亭移改至中日友好医院往北和平派出所保安队门前,小巷最深处,斜对面挨着医院太平间,街面基本无人流,报刊亭亭体变形门关不上。
安贞300路北侧的报刊亭移改至安贞西里社区五路居第一中学北面路口东南角,报刊亭已经整体损坏,目前用围挡围起来。原和平西桥北侧报刊亭移改至和平西桥胜古庄社区内北行150米,小区内狭窄无法开门。
记者从报刊亭主管单位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了解到,不论是已经安置还是没有接到移改通知的报刊亭,现在尚没有一处恢复营业。
被拆亭的经营人屈志梅今天上午摆摊卖水又被城管警告了。因为失业、丈夫又是智残,屈志梅十几年前开始在政府办市民实事工程中所设立的郎家园报刊亭工作。十几年来,她和丈夫每天早上6点进报纸,晚上11点左右关门,近两年每月只有2000元左右卖报刊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生计。报刊亭没了后,她只好每天摆摊以卖水为生。现在,孩子要开学了,一大笔学费还没有着落。直到现在,没有任何部门和她商量过报刊亭移改以及补偿损失的问题。
“我希望赶紧解决问题,给老伴一线生机。”曹增霞是第一批报刊亭的经营者,由于丈夫重残无业,1999年左家庄街道分配给她一个报刊亭。后因丈夫患癌症,为支付医药费,全家就指着这个报刊亭维生。报刊亭被强拆后,曹增霞两次去街道,办事处和城管分别表示不管,让她去找对方。投诉无门,曹增霞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赶紧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给老伴一线生机。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