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网购流行的当下,消费者是否会正确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商品发生问题时,是否能和在有形市场购买的商品一样及时站出来退换货。
在网购流行的当下,消费者是否会正确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商品发生问题时,是否能和在有形市场购买的商品一样及时站出来退换货。昨天,北京市消协公布网络购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网购关键的收货环节,七成消费者选择不开箱验货,遇到不满意的商品时68%的消费者选择“吃点亏算了”。
市消协表示,网络商品经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经营者之所以敢侵害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网络购物市场秩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淡薄。
网购不满意 近七成消费者选择“吃亏”
此次调查的2295名网购消费者中,当被问及“您在签收快递前是否会开箱验货”时,1696名消费者选择“否”,占比达73.9%。说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足够认识到开箱验货的重要性,如果消费者在签收商品后,发现存在人为破损等问题,消费者很难撇清自身关系,容易与经营者、快递公司产生消费纠纷。
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从网上购买到不满意的商品或服务,您会怎么办”时,1553名消费者选择“吃点亏算了”,占比67.67%;387名消费者选择“向消协投诉”,只有15名消费者选择“到法院起诉”,占比0.65%。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说明多数网络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遇到侵权问题就自认倒霉,吃点亏算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现阶段网络消费维权还存在异地举证难等问题,消费者不想在维权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
八成消费者认为购物细则存“霸王条款”
本次调查还呈现出网络购物中的其他一些问题,包括经营者信息缺乏必要明示、网上宣传与购买实物不相符、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设置退货门槛、“七日无理由退货”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等。
80.57%的消费者认为网站制定的购物实施细则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是对“7日无理由退货”设置门槛。调查中发现,部分电商企业只在售后条款中对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商品的范围进行规定,在整个购物过程中没有任何标注,更没有“一对一”的确认环节。当消费者提出无理由退货时,这些电商企业往往以在售后条款中告知不属退货范围为由,拒绝为消费者办理退货。
“商品完好”成为退货争议主要问题
数据同时显示,最容易引起“7日无理由退货”争议的选项中,“商品完好及不影响二次销售的认定”和“不宜退货商品范围”分别占到41.09%、35.99%。这说明目前容易引起“7日无理由退货”争议的,主要是“商品完好”、“不影响二次销售”及“不宜退货商品范围”等问题。
市消协表示,此次调查后还将继续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和行业的发展,并将继续针对部分电商企业开展网络购物体验调查。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