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朱自清的《背影》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课目。18日,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一篇报道,说是此文因涉嫌“违反交规”要被逐出教材。
朱自清的《背影》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课目。18日,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一篇报道,说是此文因涉嫌“违反交规”要被逐出教材。后经证实,这篇报道不实,因为早在2003年,某媒体就有一篇报道,说朱自清的《背影》落选教材,后来这家媒体也主动刊文道歉。没想到最近又被人以“某教授听说”为据再次误传。
朱自清的《背影》为何被指“违反交规”?原来在这篇散文中,有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而跨过铁路,爬上月台的情节。这个情节所展现的父亲慈爱背影,也是社会动荡、民生哀艰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却因此认为,主人公不遵守交通法规,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秩序;这个情节也有可能误导现在的中学生不遵守交规。也因此,早在十年前就有人主张将《背影》从教材中除名。《背影》是文学作品,评判文学作品的基本尺度应是美学尺度,或文化价值、人文魅力。具体到《背影》,它反映了人类父子之间那种至真至情的深沉之爱,这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于这部描写父子情感的传世之作,以“违反交规”予以吹毛求疵,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即使不说用现在的交通规则去约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多么荒唐,单就《背影》的写作年代而言,社会规范具有时代性,标新立异地拿今天的文明标准、交通规则,去衡量1925年的一篇文章里的行为,用网友的话来说,“犹如让关公去战秦琼一般让人贻笑大方”。
不过,《背影》屡屡被指“违反交规”,屡屡传出被逐出教材的谣言,倒是提醒语文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背影》教学过程时,一定要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有个全面深刻充分的了解,引导他们把握作品的主题与作家的写作意图,对落后于当代,或与当今规则相悖的思想与行为,要引导他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也就不用担心《背影》中的“父亲”会带坏今天的学生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