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指出,我国广义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资产的比重约19%。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指出,我国广义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资产的比重约19%。
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一直颇具争议,报告指出,所谓影子银行,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报告认为,虽然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具有合理性和创新性,但也凸显出中国金融体系的体制机制弊端。
观点一 基本面三大变化加大金融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走向中高速增长,或许很快将面临中速增长;经济进入了实质的转型阶段;金融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现在出现的金融体系的问题都是这三个因素叠加带来的阵痛,这一时期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了,对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她认为,现在的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爆发式的增长,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中国金融管制依然非常严格、金融体系发育不够、金融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
观点二 影子银行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认为,当前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就是影子银行,“贴上影子银行的标签不是否定互联网金融,而是要纳入监管。”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利率市场化是一对孪生兄弟,一荣俱荣。
黄文涛认为,影子银行跟银行争夺客户,使得银行的存款成本上升,必然要求投资回报率上升,因而债券成本也就上升。然而,银行刚性兑付的神话并没有被有效打破,投资者认为银行的产品是银行信用甚至是国家信用,因此对银行来说,存款成本的加大和刚性兑付的魔咒使得银行的隐形风险特别大。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