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去年5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了修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从“淘汰类”中删除。被禁长达14年的“白色污染”发泡餐盒又可重见天日。
从去年5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了修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从“淘汰类”中删除。被禁长达14年的“白色污染”发泡餐盒又可重见天日。解禁一年后,记者走访发现,九成的东莞市民仍然拒绝使用发泡餐盒。一些酒楼顺势加收餐饮打包费,将餐盒成本加在消费者身上。
调查:八成市民不知发泡餐盒解禁
日前,阳光网针对发泡餐盒解禁一年发起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九成市民表示解禁后仍拒绝使用发泡餐盒。
也有市民表示,担心解禁后发泡餐盒会污染环境,现在外出就餐已经养成随身携带自己的餐具的习惯。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只有4名表示知晓发泡餐盒解禁的消息,其中有8人认为发泡餐盒不应该解禁,担心“白色污染”破坏环境也怀疑发泡餐盒的安全性。
批发市场:发泡餐盒销路遇冷
昨日,记者在宏远批发市场餐具一条街看到,发泡餐盒售卖情况冷清。一家批发店店主张先生表示,发泡餐盒和可降解餐盒每个差价从0.1元到1元不等。他表示,解禁一年来,发泡餐盒销路遇冷。
最便宜的环保餐盒也才0.2元,许多店主宁愿拿纸盒也不买发泡餐盒。一名餐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早在禁售发泡餐盒期间,批发市场也可以买到,因为总会有低廉的餐饮档有需求。
走访:酒楼基本用环保餐盒 发泡餐盒多现大排档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不同档次的饭店发现,多数中高档酒楼使用的都是可降解餐盒或透明塑料盒。
“虽然发泡餐具已经解禁了,但我们还是坚持使用环保餐盒。”南城鸿福路一家连锁餐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规定每个塑料餐盒加收一元打包费。而在一些人均消费较高的酒楼,几乎全是环保餐盒。问及原因,店方均表示顾客不愿用发泡餐盒。
元美东路一家主营快餐的老板胡先生算了一笔账,一个月打包外卖需要900个饭盒,一个普通环保塑料饭盒0.3元,1个发泡饭盒0.1元。“虽然贵了180元,但快餐做的是回头客,连餐盒都不能保证质量,哪有生意呢。”他解释。
随后,记者在南城塘贝新村、宏远工业区、火炼树市场附近的一些大排档和小餐馆调查到,多数餐馆使用的还是发泡餐盒。在三元路一家烩面馆,记者要求打包一份炒烩面并提出使用环保餐盒打包。店主立即表示,只有发泡餐盒。在记者提出必须要环保餐盒打包后,他表示加收5角钱打包费可换塑料盒。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