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有关汽车年检制度改革的议案和提案,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有关汽车年检制度改革的议案和提案,引发社会广泛热议。不少网友纷纷吐槽汽车年检的诸多不便:稍不留心过了年检期就得挨罚;年检耗时、费力、费钱;有的年检交钱就能过……甚至有不少网友发出质疑:家用汽车年检,有必要吗?(4月23日《人民日报》)
汽车年检意义无须质疑,相当于人的体检,早发现、早维修,防患于未然。因为年检的种种弊端而否认其必要,也不近情理。当然,年检的“烦”与“繁”、“假”与“滥”,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年检制度的初衷,消解了制度的严肃性与公信力。造成这些乱象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其一,汽车年检服务的供给滞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造成年检站点业务堆积、候时长的同时,也将手续冗长的弊端予以放大,使年检的便利性大幅度缩水。
其二,汽车年检缺少必要的监管,车检不严格,甚至出现花钱就能过关的现象,此外,还有年检站点借机设“卡”,收取高维修费、器材费的现象。这些乱象的存在,使得汽车年检在观感上更像一场卖“年检标识”的游戏。
事实上,汽车年检从技术上与汽车检测没有区别,现有的市场服务是完全可以满足年检需要的。然而,与汽车维修、保养服务靠市场调节来匹配资源不同,汽车年检实行的是资质管控制度。虽然,这些年车检已经由交警部门内部放开到了市场,但是放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委托社会化服务的供量不足,导致了年检服务俨然成了少数站点的市场垄断,这其中部门与企业之间利益的勾兑,自然难逃瓜田李下之嫌。
汽车年检种种乱象的根源,依然还是部门与市场的界线不分,并在汽车年检的管理中既做了裁判员,也做了运动员。在汽车年检没有摆脱行政管控的影响的背景下,消费者及第三方组织话语权的缺位,更易在年检过程中权益受损。
毫无疑问,汽车年检亦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一方面要进一步放开汽车年检的市场化服务,健全规则,由定点制度向资质认定制度转变,如众多的4S店,只要符合年检技术与设施基本条件的,都可以成为汽车年检站点,依法开展年检服务,破除垄断的壁垒,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汽车年检的管理规则,交警部门从直接管汽车年检退位至对年检服务机构监管,同时,释放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在市场服务中的充分选择权,形成议价功能,如保险公司将年检费用打包至车险营销中,代为购买和支付,形成监督制约的机制。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