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商业院线缺块屏

2014-04-18 14:42:38 | 作者: 来源:新华日报

【编者按】日前有消息传出,我国将扩大外国电影的引进配额,从34部增加至44部,配额中多出的10部影片,必须是外国小范围发行的“艺术影片”。此消息在网上引起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日前有消息传出,我国将扩大外国电影的引进配额,从34部增加至44部,配额中多出的10部影片,必须是外国小范围发行的“艺术影片”。此消息在网上引起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许多电影爱好者和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丰富了引进片类型,使国内观众有机会改掉对美国大片“偏食”的习惯。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启引进片之门后,美国大片就凭借紧张刺激的情节、震撼的视听效果成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影片。然而,大片不可撼动的“票仓”地位,也将不少思想深邃、震撼心灵的优秀影片挡在门外。

  增加艺术影片的配额自然是好事,然而,在哪里可以放映这些艺术影片却是个现实问题。在国内,艺术电影叫好不叫座几乎成了魔咒,此前引进的艺术电影如《红磨坊》《悲惨世界》上座率都很低,即使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甚至台湾地区的票房冠军《赛德克·巴莱》等影片,也同样遭遇票房滑铁卢。

  在国外,艺术影片放映有专门的艺术院线,由于这类电影成本相对较低,又拥有“专属”放映平台,加之分级制度完善,艺术电影有很好的生存空间。例如在美国,除商业院线外,还有landmark这样遍布大城市的艺术院线,而随着多厅影院的兴起,许多影院还把一些小厅拿出来专门放映艺术电影,除此之外,美国还有1000多家独立经营的艺术影院。这让观众在商业大片之外,有了更多选择。

  而在国内,艺术影片放映一直举步维艰。2001年北京就推出过AG院线,那时,多厅影院刚刚出现,院线利用其中一个影厅放映艺术电影,然而,AG院线第一部公映片《月蚀》就遭遇票房惨败,在运作3、4部电影后,AG院线沦陷。

  那么,影院能否拿出一两个厅放映艺术电影呢?当下,中国银幕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仅在江苏,影院总量已达300家、银幕1670块,这么多的银幕数,为什么不能拿出一部分银幕放映艺术电影呢?一位影院经理私下对记者说,“影院是企业,自然是赚钱第一,哪部影片火票房高就放哪部,艺术影片能有多少观众呢?前两年的《一次别离》,一个偌大的影厅竟然只有一个观众。你说我们该多赔呀!”

  南京的卢米埃影城,这两年拿出一到两个影厅,不定期举办艺术电影放映活动。如去年5月举办了“青年导演展”,效果不错,今年6月还将举办第11届法国影展。但说到艺术电影能否赚钱,影院方一脸无奈:票价便宜还卖不出座儿,我们搞这个活动,更多是为了树立影院品牌,想要常态化,难!

  那么,政府能否通过补贴,或者对艺术电影放映场次作出要求的方式,来鼓励影院对艺术电影的放映呢?记者通过微信采访了在法国留学的独立影评人井丽,他告诉记者,在法国,政府每年都要给予法国艺术院线联盟约1200万欧元的补贴,用于电影宣传推广和影院场所整修改造。在法国人看来,如果观众总是看大片,他们的欣赏水平就只能看大片,他们的孩子将来也只会看大片,这对法国人来说是十分可怕的。

  “在营销时代,艺术电影要想与商业电影共舞,影片本身的宣传策划水平也应有所提高。”省东方院线营销部主任欧阳冲认为,艺术电影不应排斥商业运作,必须放下身段为影片摇旗呐喊,这样才能调动发行商、院线和影院的积极性。

  不过,艺术电影要想活得好,最终还得寄希望于艺术院线的建立。最新消息是,中影集团将组建艺术院线,在全国遴选20多家影院,从中拿出部分影厅放映艺术电影。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将有更多类型、风格多元的影片供观众选择。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