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多数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还有可能是黑客自行搭建的“山寨WiFi”,会导致账号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网银盗刷等严重后果。
“您好,请问WiFi密码是多少?”很多人只要来到咖啡厅等公共场所,都会拿出手机、电脑来“蹭网”。记者调查发现,免费WiFi其实暗藏风险,大多数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还有可能是黑客自行搭建的“山寨WiFi”,会导致账号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网银盗刷等严重后果。
重庆市渝中区的小郜是个“蹭网族”。有一次,她到外地旅游,在酒店里发现了好几个不需要密码的免费WiFi,当时没多想就选了一个,没想到连接之后手机就中了恶意扣费病毒,400多元话费10分钟内不翼而飞。无独有偶,近日,江苏南京市民张明(化名)使用公共场所的WiFi后,电脑被黑客入侵,网银上的6万多元在两天内只剩下500元。
近日,某实验室出具了一份关于WiFi信息安全的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范围内的无线网络遭到攻击的次数呈几何级增长。然而,大部分用户尚未意识到免费WiFi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专家表示,目前大多数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普遍缺少安全防护措施。不仅如此,用户使用免费WiFi时,还有可能掉入黑客自行搭建的“山寨WiFi”陷阱。因此,用户应该拒绝使用来源不明的WiFi,尤其是免费又不需要密码的WiFi。
专家特别提醒,用户尽量不要用免费WiFi进行网银、支付宝等涉及财务的操作,必须进行此类操作时,专门的应用软件客户端的安全性高于第三方浏览器。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