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鉴于不少重拍的经典影视剧常出现雷人台词、荒唐情节,我省一家影业公司筹拍电视剧《金刚葫芦娃》的消息甫一发布就引来一片吐槽。
鉴于不少重拍的经典影视剧常出现雷人台词、荒唐情节,我省一家影业公司筹拍电视剧《金刚葫芦娃》的消息甫一发布就引来一片吐槽——
阅读提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发布的今年2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表显示,山西小伙伴影业公司正在筹拍一部名为《金刚葫芦娃》的40集古装传奇喜剧。无论剧名还是公示的内容提要,该剧都使人联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经典动画片《葫芦兄弟》。
值得注意的是,此消息甫一披露,网友们就一边倒地吐槽,纷纷呼吁“请别糟蹋我们的童年回忆”。这部电视剧完成后艺术水准的高低好坏目前还不好妄加揣测,但为什么尚未开拍网上就“板砖乱飞”呢?其背后折射的经典影视剧重拍热现象耐人寻味。
筹拍《金刚葫芦娃》引来一边倒的反对声
“请让我们保留一丝童年的美好回忆”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的13集动画片 《葫芦兄弟》,被誉为国内最好的原创动画片之一,不仅成为众多70后、80后童年的美好记忆,而且至今仍是荧屏上的常客,陪伴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成长。
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电视剧《金刚葫芦娃》剧情提要看,与20多年前的那部经典动画片一样,剧中讲述的也是身怀绝技的葫芦七兄弟历经艰辛铲除妖孽的故事,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在动画片里种下七株葫芦的是一位善良的老爷爷,电视剧里种葫芦的人却是憨厚的卖炭翁刘老汉;动画片中有蝎子精、蛇精这两个经典动画形象,电视剧则是“邪恶四妖”:红蝎精、黄鼬精、黑鼠精、绿蛇精。
无论剧名还是内容梗概都让人容易联想到动画片 《葫芦兄弟》,因此在不少网民看来,《金刚葫芦娃》根本就是 《葫芦兄弟》的 “电视剧版”。而鉴于《葫芦兄弟》的深入人心和电视剧《金刚葫芦娃》对动画片角色的添加改动,该剧筹拍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了网民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声。
网友们吐槽:“凭空多出来的妖精是为了增加电视剧集数吗?”“感觉没有爱情戏的样子,演四十多集,真是为难了。”更有网友毫不客气地呼吁:“一起抵制它,拍了也不看”“请让我们保留一丝童年的美好回忆吧。”
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山西小伙伴影业公司制片人严赤表示, 《金刚葫芦娃》是根据流传于陕西一带的民间传说创作的,不是动画片《葫芦兄弟》的 “电视剧版”,他们将力争把该剧打造成一部儿童影视精品。他告诉记者,该剧剧本正在打磨中,剧名尚未最终确定,也没有形成定稿,预计最快要等到明年才能开机。
“扎堆儿”重拍经典为哪般
折射出创作的急功近利与创新的不足
现在的情况是,网友们普遍认为 《金刚葫芦娃》是 《葫芦兄弟》的 “电视剧版”,制作方则矢口否认。而在一些文化学者看来,网民一旦认定 《金刚葫芦娃》系经典重拍后,为什么随之而来的不是欢迎、期盼,却是抵制、唱衰?凭什么认为人家一定会 “毁掉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这比 “口水仗”本身更值得关注。
应该说,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了人们对经典影视剧重拍之风愈演愈烈,且像二八月乱穿衣一样随意颠覆、解构经典的不满。
打开电视、走进影院,被重拍的经典影视作品随处可见,俨然成了影视产业一道耀眼的风景。《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纷纷被重拍后搬上了荧屏。“新瓶装旧酒”的大片还有《倩女幽魂》《白蛇传说》《大闹天宫》等。而金庸笔下的 《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经典武侠小说,重拍的版本之多,相信连观众都数不过来。
“重拍经典从来都是一条经久不衰的艺术之路,可重拍风如此盛行就不正常了。”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杨志刚说,有的影视剧制作人希望在重拍经典中塑造新的经典,还有一些人想借助观众对经典的高认知度,使自己的重拍之作吸引眼球。但不少创作者不是在精雕细刻上下功夫,而是仅仅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一味想借用经典作品的名头“取巧”,赚取票房或收视率。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支配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重拍经典剧中常出现雷人的台词、荒唐的情节、离奇的穿越。张纪中版电视剧《新西游记》混搭了“穿越风”等影视剧的流行元素,不少观众表示“看不下去”。与经典之作的87版《红楼梦》相比,新版《红楼梦》的艺术水准不尽如人意,剧中颇有想象力的“黛玉裸死”情节广受争议。
杨志刚认为,争相重拍经典也说明影视市场好剧本匮乏、创新动力不足。“名导演、名演员拍一部剧的报酬动辄成百上千万元,而编剧的酬劳最多一二十万元,又怎能创作出好剧本呢?”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张黎敏认为,经典代表一部作品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在观众心智上是刻有印记的,所以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抵制经典重拍。而身边太多“变形走样”的重拍,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以至国人对国产经典剧重拍也缺少足够的文化自信。
不是不能重拍,但要审慎为之
要敬畏经典、珍惜经典,充分尊重和吃透原作,有创新的思想和姿态
张黎敏认为,一方面,观众是呈代际的,因而也是有代沟的,为了使当下的广大观众能跨越代沟亲密接触过去的那些经典作品,重拍也就成了一种选择。另一方面,经典的跨时代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以及观众对经典的高认知度,可以帮助影视公司节省宣传营销费用,并吸引观众的眼球,以达到赚钱牟利之商业目的。“鉴于此,重拍经典也是不可避免的。”
杨志刚表示,曾经的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受制于技术设备、科技手段、时代局限等,难免也会有瑕疵。在各方面条件具备时进行重拍,将有可能创作出新的经典,给观众带来一部艺术精品。因此,经典“不是不能重拍,但要审慎为之。观众也并非接受不了重拍的经典剧,而是被大量雷人的重拍剧倒了胃口。”
事实上,国内外从来不乏优秀的经典重拍之作。《加勒比海盗》曾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经典影片,好莱坞在运用高科技重新包装后,新版《加勒比海盗》一炮走红。香港名导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翻拍自老电影《刺马》,但他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挖掘了更多人性的东西,影片的艺术水准更上一层楼。
如何面对重拍经典?张黎敏认为,首先要抱持敬畏经典、珍惜经典的严肃态度。成就一部经典剧是极其不易的,必然也很难超越,所以没有足够的积累和准备切莫出手,否则必然拍出媚俗且粗糙的“急就章”。由费雯丽和盖博主演的电影 《乱世佳人》,至今已经拍成70多年,好莱坞始终没有人敢轻易去重拍,这就是对经典的敬畏之心。
其次,重拍前必须充分尊重和吃透原作,努力使其精神仍能得以保留,使其主旨仍能得以弘扬,从而使原作得以重生并焕发出新的美学生命力。
第三,重拍经典要有创新的思想和姿态。尊重原作并不等于完全照搬原作,重拍也是一种新的创造。要注重用时代精神和审美眼光去看待与把握原作,注重拓展原作的时空维度、增强人文精神、丰富人物性格等。否则就会造成影视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丧失影视剧制作人和影视产业的公信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