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个人信息泄露防不胜防,一些商家或个人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防不胜防,一些商家或个人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信息。个人信息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商业价值,使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采取种种手段非法获取、买卖,并且形成了黑色产业链。近日,人民网消费电子产品与服务315投诉平台接到消费者投诉,在卖场购买电视后,个人信息无故被泄露,“黑客服”假借服务之名进行推销,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北京消费者贾女士去年4月份在某家电卖场购买了一台康佳电视,但近期有自称是康佳客服的人员与贾女士的家人联系,称可以免费使用康佳电视棒,后又改口称只需交198元包装费,到安装时可以返200元电话费,贾女士表示疑虑,但对方能准确说出贾女士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联系人及电视型号。而贾女士与康佳客服联系后发现,该电话号码并非康佳客服电话,康佳方面也表示并未推出电视棒推广活动。但对于贾女士的投诉申请并不能受理。贾女士投诉无门,通过邮件与人民网消费电子产品与服务315投诉平台联系,要求商家对于受到此类诈骗的消费者予以合理的解释及道歉。
随后记者与康佳客服取得联系,工号为KK60360的客服人员确认康佳并没有推广电视棒的活动,对记者提出个人信息如何被泄露的疑问,该客服人员表示,有可能在别的地方买东西、注册会员等都会留下信息,可能是商场外泄,并表示康佳不会外泄用户的信息。
记者也拨通了该家电卖场400全国统一客服电话进行求证,该客服表示卖场并没有得到厂商的授权,有关安装与维修的相关问题,卖场都是将消费都登记的信息直接转给厂商,并由厂商派遣工作人员与消费者联系或上门,至于投诉或维修问题,只能去和厂商沟通。
你来我往,双方就这么踢着“皮球”,转一圈儿消费者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被谁泄露了,作为消费者来讲,并不希望有这种情况的发生,遇到后该怎么办又是消费者要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而如何保证让消费者投诉“有门”,是企业和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像这样没有一方对事件负责,相互推诿,只给“黑客服”生存的空间,让更多消费者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事实上,即将于3月15日开始施行的新消法第二十九条明确提出,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消费者不仅要起到监督的作用,也应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