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银行对房地产业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继不久前多家券商对房地产信托发出预警信号后,关于银行业收紧房贷的传言正在市场中蔓延。
银行对房地产业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继不久前多家券商对房地产信托发出预警信号后,关于银行业收紧房贷的传言正在市场中蔓延。
多家银行收紧房贷
记者25日了解到,兴业银行春节前下发相关通知,将部分与房地产贷款有关的业务暂停至今年3月底,此次业务窗口指导仅针对地产夹层融资与地产供应链融资,个人住房按揭并未受到影响。
记者随后联系招商、交通、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得到答复均是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趋于谨慎。
近年来,开发贷款、信托、基金等融资方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造血网”,源源不断向房地产市场“输血”。随着商业银行风险意识的增强,其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已开始收紧。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银行对房地产相关贷款将持续采取谨慎态度,尤其是对风险较大的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型开发商的业务将会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必要时不排除暂停的可能。
瑞银证券分析师李宗彬认为,由于开发商财务杠杆较高,如果银行暂停开发贷款及按揭贷款,开发商的现金流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地产资金链风险骤升
此前,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空城”,杭州、常州等城市的部分楼盘采取力度较大的降价促销,引发外界对部分开发商资金链骤紧、房地产市场可能转向的猜测。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出现打折促销,可能是因为项目开发商新增土地储备较多,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杭州、常州等供给偏大的城市出现的降价销售现象不会蔓延至整个一、二线城市,但房价涨幅回落将是行业趋势。”李宗彬认为。
兴业证券认为,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变化无异于同时掐断了销售回款、外部融资这两条路径。房地产的资金链风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高位。
此外,今年以来,市场资金成本不断攀升、信托违约事件频发等因素也促使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重新定价,可能会放缓配置高风险、高收益资产。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估算今年将有7966只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合计9071亿元,而风险敞口恰恰集中于房地产和平台信托,其中房地产信托到期规模达到2500亿元。
“近年来信托违约事件出现概率最高的是房地产行业。”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说。“黄金年代”或将终结
与银行业的担忧似乎截然相反的情况也同时出现:国内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价格飙升;一些大型房企在疯狂拿地的同时,也调高了业绩目标。
“复杂的市场情况可能在表明,畏惧者已经开始畏惧,但贪婪者依旧贪婪。”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诸多迹象表明今年房地产市场在流动性风险、融资环境等方面正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刚需较强,二、三线城市则很明显出现了房地产供给过剩的问题,开发商经营风险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提供贷款融资的风险正在集聚。”郭田勇说。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放缓、流动性偏紧、融资成本提升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恐难以为继。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说,从趋势看,银行对于开发贷和按揭贷款的谨慎态度,在未来几年内较难改变。
“综合各项政策和市场因素,房价很难一直涨下去。房地产的‘黄金年代’将面临终结。”郭田勇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