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据最新数据显示,近期国际奶价呈下行趋势,但国内生鲜乳却连续多月价格上涨。
据最新数据显示,近期国际奶价呈下行趋势,但国内生鲜乳却连续多月价格上涨。受此影响,原本就紧缺的国内原料奶在与进口产品的竞争中将更处于劣势,从而也将加大乳企对国外奶源的依赖。短期内,可能有利于乳企拓展奶源,但长期看,可能使中国乳业原料失去市场话语权。
一升一降价差明显
根据荷斯坦奶农俱乐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中国市场上,进口全脂奶粉春节前售价4.3万-4.5万元/吨,春节后售价4.1万-4.2万元/吨,降幅5.68%。总体来看,近期国际奶价呈下行趋势。
与之对应鲜明的是,国内生鲜乳价格却持续上涨。在近日举行的中荷乳业合作社模式专家咨询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从去年6月以来,国内生鲜乳价格从月平均价格3.2元/公斤,上涨至目前月平均价格4.2元/公斤,部分地区甚至达到4.8元/公斤。而该价格已经大幅超过新西兰、荷兰等乳业发达国家。
国内原奶生产成本高企
对于进口奶粉降价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节后市场需求下降,同时特保优惠关税也让出一部分利润空间。
对于造成我国生鲜乳价格连续上涨的原因,则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大型乳品生产企业纷纷直接投资建设特大型的“万头奶牛牧场”,以提高牛奶质量的可控性。然而,由于一些特大型牧场的奶牛数量规模已经逼近当代世界畜牧技术的极限,由此造成了生产管理、畜群防疫、生态控制等各项成本越来越高,推动我国奶价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社会资源纷纷向万头牧场倾斜,近年来,大批散户奶农开始退出奶牛养殖业,造成了牛奶产量缺口。”马莹说。
加大对外奶源依赖度
看到国内外原料奶的价差,部分乳企也表达了海外寻找奶源的意愿,不仅以国外奶源作为原材料,甚至直接在海外投资设厂。“目前蒙牛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占比已达94%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标是2015年实现奶源100%牧场化,为此蒙牛计划投入约30亿-35亿元用于奶源建设,未来蒙牛不排除与更多优质奶源合作。”蒙牛方面对此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光明乳业也曾宣布拟以每股3.15新元认购新西兰奶粉生产与加工制造商Synlait Milk Limited公司股份。无独有偶,圣元也与法国索迪亚集团签署协议,斥资7亿元在法国西北部新建奶粉加工厂,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和相关原料加工等。
据国外机构预测,2012年,我国乳制品消费总量中的14.3%需要依靠进口,到2015年,进口率将上升到34.5%。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企业均有逐利心态,稳住市场、降低成本是企业提升利润水平的关键。若持续使用国内生鲜乳,只能推高终端价格;若使用进口全脂乳粉,则可以降低成本,并且还能在产量上有保障,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所以在进口原料奶价格下跌而国内生鲜乳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企业会最大程度地使用进口奶源。
“不过,从整个行业而言,若乳制品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显然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内企业将在原材料方面失去发言权,届时对整个产业都是重大打击。”简爱华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