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国家发展相关 展现中国增长背后薄弱环节

2014-02-17 12:44:43 |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美国《好莱坞报道者》称,北京和上海亮闪闪的摩天大楼以及不断膨胀的财富占据了头条,但是柏林电影节上的三部中国影片却展现了中国紧张不安的现实。

  美国《好莱坞报道者》称,北京和上海亮闪闪的摩天大楼以及不断膨胀的财富占据了头条,但是柏林电影节上的三部中国影片却展现了中国紧张不安的现实。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娄烨的《推拿》以及宁浩的《无人区》都是在“繁荣的都市之外”拍摄的,柏林电影节主席考斯里克说,它们反映了中国发展日益重新分散的一面。这三部电影将中国的电影制作者带离了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转到不太富裕的中小城市拍摄电影,展现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故事背后的薄弱环节。

  报道说,中国有约170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白日焰火》是在中国北方一座小城市拍摄的。娄烨的《推拿》是在中国的二线城市南京拍摄的,讲述了中国盲人按摩师的故事。娄烨说:“中国有很多地方并不那么光鲜亮丽,你不需要费力去寻找,这就是那里的生活。电影能够发现摩天大楼之下地面上的事情或者摩天大楼背后街道上发生的事情。或者甚至可以拍摄正常的路人,你看到的故事并不那么亮丽,这就是那里的正常生活。”

  柏林媒体专家弗罗里扬1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988年获奖的《红高粱》,到2007年《图雅的婚事》,再到这次获得三项大奖,中国电影用更为国际化、个人化的电影语言讲述具体的人与生活。他认为,从中国电影变化,可以看出背后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

  “电影从来就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国家发展相关。”谭飞说,随着中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中国也成了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中国电影和美国差距还是很大。而这些差距,“不是一个金熊奖就能解决的”。他表示,获得金熊奖固然令中国高兴,但整个国家也不像以前那样激动,而这正是国家电影业发展带来的一种自信。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认为,现在对中国电影而言,国际上得奖不那么重要,相比之下,票房十几亿才是真正吸引人的。中国电影的本土号召力正在变成全球影响力。本土化就是全球化,一部电影成功,首先是让中国观众喜欢。未来中国中产阶级的趣味会主导全球电影走向,我们说中国电影在换代,换的也主要是电影趣味的这种变化。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