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落幕的冯氏春晚,为“冯小刚电影公社”赚来滚滚人流的同时,也将冯小刚的东家华谊兄弟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春晚风波是个讯号,“华谊兄弟需要回归主业,重塑品牌影响力。”奇乐传媒创始人兼CEO李琪如是分析。
春晚营销是否等同利益输送
去年,股价高涨,令华谊兄弟如当红炸子鸡。Wind数据显示,2013年华谊兄弟股价涨幅高达293%。而据华谊兄弟公告,得益于《西游降魔篇》等电影票房的火爆及出售掌趣科技所得投资收益,2013年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6 .35亿至6 .84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60 %至180%。预计手游及电视剧业务快速上升,2014年将为华谊贡献利润。
这意味着,高票房电影是华谊兄弟的旗帜,但未来吸金的模式未必依靠票房。马年春晚的营销用意,可见端倪。
春晚营销与利益输送是否同一回事?华谊兄弟方面回应称,国内一线艺人绝大多数出自华谊,国内大多数当红明星与华谊有合作,说华谊垄断了马年春晚是很外行的说法。
“华谊兄弟并没有在春晚上植入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的广告,其旗下艺人也没有因为春晚‘一曲成名’,而李敏镐在登台春晚之前就已经是大明星,而不是小艺人。”世熙传媒公司总裁刘熙晨告诉南都记者,春晚作为一台拥有超过7亿人收看的超级晚会,跟《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电视娱乐产品并没有质的区别,加多宝、华谊兄弟等大型商业机构与晚会节目寻求合作,自然也是大势所趋。
“春晚营销是华谊塑造品牌影响力,为投资者创造新惊喜的绝佳契机。”奇乐传媒创始人兼C E O李琪向南都记者称,不过该人士也同时指出,娱乐产品的产业化运作势必形成“内在扩张冲动”,而四处扩张又不可避免会对主业核心竞争力造成冲击。
事实上,华谊兄弟的金股风采已经难掩其腹背受敌的生存危机。电影方面,光线传媒强势崛起,开始挑战华谊的“票房霸主”地位。华策影视、华录百纳凭借电视剧发行的稳定收益,撬动资本扩张之路,侧面包抄。甚至在2014年的“冯氏春晚”中,杨丽萍公司力捧“小彩旗”登台,一转成名,其投资方深创投西南大区负责人许翔也表示,“小彩旗的初成,标志公司艺员培养经纪业务迈出可喜的一步。”
能否打造“中国的迪士尼”
竞争对手频频叫板,机构投资者的质疑由此出现:华谊兄弟的高增长如何持续?
华谊兄弟内部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影视商业地产和游戏已经被华谊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马年春晚谢幕之后,仅完成一期工程的“冯小刚电影公社”赚来滚滚人流。
“新业务贡献利润只是一个比较初期的概念,更长远的目标是搭建平台,进行全产业链运作。比如冯小刚电影公社是想做成中国最具有规模和水准的电影文化节,而苏州电影主题公园是以轻资产的方式运作,将狄仁杰等华谊出品的电影系列进行游戏项目的延伸。”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此前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透露,华谊制作发行的营销预算并不是单一地以“票房收入”为评估指标,还包括后续的版权回收、电影各种衍生,比如主题公园的开发就可以多维度延长影片的市场流通时间。
华谊涉足游戏业务,令其去年在资本市场赚足眼球,然而减少四处扩张对主业核心竞争力造成的冲击。
“游戏既可以视为电影的衍生品,也可视为新的内容制造。华谊一旦有了电影城放映体系和娱乐城,可以跨过中间环节,直接将游戏开发成娱乐城的游乐项目,还可以让华谊旗下艺人做游戏的代言人,进行宣传推广。甚至可以让电影明星做某个服装品牌的代言人,特供的明星款就在网购平台上销售。”王中磊对南都记者坦言,如果只靠影视发行的传统模式进行扩张,很难做大娱乐产业,因为D V D和录音带的发行体系早就萎缩,而视频网站的发行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体系。从这个角度看,华谊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中国的迪士尼”。
[观点]
影视商业地产有财务风险
但外界质疑,商业地产回报周期更长,运营占用的现金流或许会给财务带来更大风险。财报显示,华谊兄弟电影院的建设仍处于投入状态,2012年营业成本同比增幅达到2 0 6 .87%,这一业务的亏损超过3 0 0 0万元。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