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北京市成交住宅用地中,可建设自住型商品住房建筑规模已达212万平方米
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北京市成交住宅用地中,可建设自住型商品住房建筑规模已达212万平方米。今年10月下旬,才出台的自住型商品房政策可谓发展迅猛。业内认为,这得益于今年火爆的土地市场。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3年,北京市共出让土地210宗,土地出让金合计1797.6亿元,为2012年的2.77倍,也超过2010年1642.4亿元的历史记录。其中,住宅类土地成交活跃。今年住宅类地块成交74宗,规划建面为1326.4万平米,较2012年同期增长117.9%。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认为,“11月份,在自住商品房提速的土地供应格局下,房企为了在僧多粥少的竞争中拿地成功,纷纷竞报盈利微薄的自住型商品房面积,这令纯商品住宅的地价成本越来越高。这种土地竞争格局下,未来商品住房市场的高端化走向已成定局。”
此外,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3年,在成交住宅类地块中,需要配建565万平米的保障性质住房(含自住型商品房,限价商品房,公租房等其他保障性住房),占整个住宅类地块建面的42.6%。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地块面积约为240万平米。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认为,增加住宅类土地配建面积,是政府在保障性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市场力量,增加保障覆盖面的被迫之举。但是应该看到的是,配建政策也将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推向“高端化”,未来难以被保障性住房所覆盖的购房群体,购房难度或会加大。
“2014年整体的住宅类土地供应还将增长,而其中自住型住房土地的供应规模将会达到5万套。”张旭认为,明年,自住型商品房将会进入批量上市阶段,将会成为区域房价的稳定锚,对稳定市场预期,重定区域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与目前的需求规模相比,供应量依然处在较低水平,对房价的影响可能只限于区域层面。
同时,高珊也指出,“高端客群的基数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是其在整体购房群体的占比仍然是稳定的。而地价倒逼下未来豪宅项目数量将不断增加,高端市场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对于处于主力销售期的高端项目而言,如果没有强力的价值支撑,大幅涨价有可能导致销售趋缓。因此在保证合理利润率的基础上加速出货,以最大限度盘活企业资金流量,增大周转率,仍是调控时代的稳妥之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