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据新华社济南12月25日电(记者萧海川、张志龙)每天能接到20多个各大奶企、各地奶贩子的抢奶电话。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家奶牛养殖专业合
据新华社济南12月25日电(记者萧海川、张志龙)“每天能接到20多个各大奶企、各地奶贩子的抢奶电话。”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家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德忠跟记者“抱怨”说。
今年7、8月份以来,国内乳制品纷纷提价,涉及几乎所有牛奶品牌。加上进入12月份后的新一波涨价潮,乳企涨价幅度为10%—25%。而所有乳企都把涨价原因归结为原料奶价格的大幅上涨。
“我养了20多年奶牛,今年原料奶价格确实是最高的,一公斤原奶能卖到5元,去年这个时候才3元。”王德忠说。
作为奶牛养殖的行家里手,王德忠把这些年原奶价格的起落,都装进了脑子里:“2009年至2011年,价格约在2.5元—2.6元/公斤;再往前推,2003年到2008年,一公斤就只有2块多钱。这些年也涨价,但一年一公斤原奶也就涨个几毛钱。”
对于记者“今年能否大赚一笔”的提问,王德忠摇着头说:“其实不过比去年多赚了两成多。毕竟饲料费、人工费也是一年年见涨,大头的钱都被中间商赚去了。”
王德忠说,“这么多年,原奶涨价跌钱都习惯了。淡季的时候原奶卖不出去,我们也是转着圈打电话找买主,实在卖不出去就倒掉。”在王德忠看来,奶价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太正常,他期望着一个稳定的收益。
多年来,作为奶品产业链的源头,王德忠们承担了不少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与疾病风险。“国外有些国家模式挺好,奶农和企业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不是我们这样,要么你求着我,要么我求着你。”王德忠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