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评估体系的内容包括:低碳城市化评估指标、和谐城市化评估指标、幸福城市化、感性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四个板块涵盖近300条基础评估指标
【《财经》综合报道】 4月28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在北京表示,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工程研究,涉及各行各业、各学科领域,其目的是推进中国城市化发展。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今天正式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指导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部有价值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的内容包括:低碳城市化评估指标、和谐城市化评估指标、幸福城市化、感性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四个板块涵盖近300条基础评估指标。其中,二级指标“城市社会发展质量”又涉及到基础设施水平、政府服务、公共福利水平、公民权利保障水平、城乡统筹水平、城市文明六项基础指标,指标内容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投入占财政比例、城市化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程度、市政基础设施覆盖率跨度至民众参加城市志愿活动比例、无偿献血率等方面。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介绍说,2011年是该研究工程的“元年”,将依照前期预研、征询参与、深入研究、首次发布和反馈调整五个阶段向前推进。包括组织评估指标的构建、相关数据、案例的收集、调查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发布,举办论坛与对话以及《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2011年版)的编辑出版。
他说,2012年至2013年是该研究工程的扩展、成熟收获阶段,这一时期将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并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完善、编辑出版2012年和2013年版《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