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超导变电站,4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研制的中国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白银市正式投入电网运行
新华社4月26日消息(记者连振祥) 能大幅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我国首座超导变电站,日前在甘肃省白银市建成并安全运行。制约我国新能源发展瓶颈的并网问题,将通过这个变电站进行一些技术探索。
“这是我国首座超导变电站,也是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肖立业说,“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完整超导变电站系统的运行。”
4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研制的中国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白银市正式投入电网运行。
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介绍,这个变电站的运行电压等级为10.5千瓦,集成了超导储能系统、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和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等多种新型超导电力装置,可大幅改善电网安全性和供电质量,有效降低系统损耗,减少占地面积。
“目前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在进行超导电力装置研究和示范。”肖立业说,“但集成众多超导电力装置建成完整的超导变电站,中国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记者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还了解到,这座超导变电站采用的四项超导技术中,超导储能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并网运行的第一套高温超导储能系统;超导限流器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四台并网运行的高温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二台并网运行的高温超导变压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晶合金变压器;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是研制时世界上并网示范的最长的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
“这个目前中国唯一的配电级全超导变电站,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获得了近70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肖立业说,“集成了我国超导电力技术近10年来最新、最先进的研究开发成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认为,白银超导变电站的建成投运,对于我国未来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电网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新能源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与风电装机的高速度相比,风电的并网问题日渐凸显,许多风机因无法并网而处于闲置状态。记者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低电压穿越等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攻克。
“超导变电站中的超导储能系统存储的电磁能,能够在短时输出大功率,在解决诸如新能源发电并网暂态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综合调控等方面的优越性十分明显。”李静海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