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电业,多位院士25日表示,未来电网的两大显著特征是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这一发展趋势将对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大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和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技术提出需求
【《财经》综合报道】 多位院士在25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上表示,未来电网的两大显著特征是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这一发展趋势将对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大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和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技术提出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指出,在经过第一代电网的小机组、小电网,第二代电网的大机组、大电网的发展模式后,当前世界范围内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三代电网发展和建设拉开序幕。第三代电网就是广义的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智能化是其两大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认为,智能电网将把现有的集中式、生产者控制的电网,转变成大量分布式辅助以较少集中式的和与更多消费者互动的电网。
余贻鑫认为,智能电网的变迁过程将改变电力行业的整个业务模型,并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利。周孝信认为,发展智能电网将带来新一代电网技术,包括新型输电技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技术、智能化调度和运行控制技术等的创新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剑波认为,我国未来大电网不同于别国电网的一大特点就是,新能源发电规模化集中开发、远距离外送。
我国未来10年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迅速发展。郭剑波预测,到2020年,煤电装机比例将从2010年的70.8%下降至58.9%;水电装机比例基本保持在20%左右;核电、风电、太阳能装机比例将大幅上升到14.5%。
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问题,郭剑波认为应着重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源匹配,同时要发展应用储能技术,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此外还要开发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发电技术,提高支撑电网的能力等。
余贻鑫建议,发展智能电网需要出台旨在开放电力市场和激励电力企业投资智能电网的新法规。包括实施分时或实时电价,使电的商品市场价值得到合理体现;制定鼓励分布式电源向电网卖电的政策;保证电力企业的智能电网投资成本得以回收的政策。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