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三线城市购房者信心指数最高

2011-04-20 21:36:01 | 作者: 唐韶葵来源:21世纪网

根据世联地产发布的2011年1季度世联购房者信心指数,一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为55.3,高于50,表明尽管受严厉调控影响,购房者对未来房地产走势仍偏乐观。其中,以西部地区购房者信心指数最高:62.5%,三线城市56.2%的购房者预期房价继续上涨,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西部地区57.6%的购房者预期房价继续上涨,高于东部地区的43.4%和中部地区的53.9%。三线城市购房者信心高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高于一线城市;西部地区购房者信心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与政府政策设计初衷恰好相反,严厉的限贷和限购政策打击的却是无房者和首次置业者的信心。无房者和首次置业者的信心指数均低于54,而多次置业者和投资型置业者的信心指数均超过60。近期有置业意向的投资客预期未来房价上涨的比例较高,接近六成(59.2%)。相比之下,首置者和改善者预期未来房价继续上涨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47.7%和39%。

从供给来看:由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大牛市,造成了新开工面积急剧放大,这将造成2011年4月份至11月份期间,市场上可能有大量的新增潜在供应。通过测算,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潜在供应面临放大态势。从世联重点监测的40个城市来看亦是如此。其中,北京、杭州、苏州、南京、上海和温州等城市潜在供应将大幅超过实际需求。世联研究认为,目前通胀形势严峻,加息压力犹存,政府频频放出政策不放松信号,或将再度抑制市场需求,二季度市场走量不容乐观,部分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地区面临较大的价格下行压力。

从开发商资金来看:08年金融危机使地产商都意识到现金为王的重要性。从历史来看,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几乎与房价保持同步,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分类指数跌破100的1个月后,房价环比出现下跌。本轮调控所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使开发商的资金链愈发紧张,开发商“不差钱”或将成为过去式。从去年“新国十条”政策颁布后,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一直下滑,2011年2月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分类指数降至99.0,是调控以来首次跌破100,在近几年只有金融危机才出现过,这预示着房企资金压力空前。

世联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开发商通过海外发行高息债券等方式融资力度空前,20余家开发商累计融资额超620亿元人民币。此外,在严厉调控下,房地产行业并购加速,一季度并购金额再创新高。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行业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32起,比去年同期增加22起,比上季度减少2起;但并购总额明显增加,一季度房企并购金额达83.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高达229.1%,环比增长72.6%。

世联研究认为,考虑到目前高通胀的局面,短期内货币政策很难放松,如果二季度成交量继续走低,对于开发商资金链将是一个严峻考验,尤其是对于一些城市布局少的中小开发商来讲,将存在较大的降价促销压力。鉴于一些资金充裕的大开发商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我们可以预期未来行业并购将进一步加速。

2、3月份,北上广深市场开始反弹,新房成交量均环比上升,但同比均下降;成交均价除了上海环比小幅上涨外,其他城市均开始下调,但同比都保持增长。具体来看,上海反弹幅度最大,环比大幅上涨131.3%,同比下降48.5%;广州反弹幅度最小,环比仅增长9.0%,同比下降17.7%。北京环比增长31.5%,同比下降47.4%;深圳环比增长49.8%,同比下降12.7%。从新房成交均价来看,北京下降幅度最大,环比下降22.8%,同比下降10.0%。而上海保持小幅增长,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6.1%;广州环比下降2.1%,同比增长1.3%;深圳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4.9%。总体来看,一线城市市场基本表现出“量升价跌”的态势,市场开始复苏,但同期相比仍未见回暖。3月的二、三线城市市场表现有所分化。二线城市中杭州、天津、苏州、厦门、沈阳等城市新房成交继续下行,其中,杭州下降幅度最大,环比下降64.3%,同比下降80.4%;天津环比下降35.3%,同比下降29.9%;苏州环比下降27.5%,同比下降41.8%。而二线城市中的东莞、青岛、大连等城市新房成交环比出现大幅上涨。其中,青岛上涨幅度最大,环比上涨151.9%,同比下降38.6%;接下来,大连环比上涨130.6%,同比上涨47.2%;东莞环比上涨115.3%,同比上涨35.6%。三线城市中临沂上涨幅度最大,环比上涨126.8%,同比上涨287.6%;接着惠州环比上涨44.4%,同比上涨12.9%。从新房成交均价来看,前期涨幅较大的城市价格环比跌幅较大,如杭州和厦门。杭州3月成交均价环比下降26.2%,同比下降17.8%;厦门环比下降10.8%,同比上涨29.2%。而前期涨幅较小的城市则保持上涨,如济南、大连等。济南新房成交价环比上涨19.3%,同比上涨30.7%;大连环比上涨6.4%,同比上涨39.6%。总体来看,二、三线城市由于城市数量多,市场表现有所分化。一般来说,前期市场涨幅较大的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表现出“量价齐跌”,如杭州、天津等。而前期回调幅度较大和市场发展程度较低的城市则表现出“量价齐升”,如青岛、大连,临沂等。

3月份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市场成交量有所反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1、2月份是传统淡季,市场成交本来比较低迷。特别是2月份,在春节假期和新政的双重影响下,很多城市的市场成交量萎缩非常厉害,因此致使3月份市场稍微恢复,便使成交量环比大幅增长,如上海、青岛、大连等城市。其二、由于新年前两月供应量较少,3月份市场供应量逐渐增加,而市场刚需犹存,使得市场成交量逐渐复苏,这种状况将会在下半年体现尤为明显。市场在经历新年头两个月低迷期后,在供应量逐渐增加和政策不断消化的情况下,将会逐渐复苏。

另一方面,由于CPI短期内难以控制,紧缩的信贷政策必将持续,政府对楼市从严的宏观调控政策仍然不会放松,限购仍然将从广、从严、从久。政策短期内难以退出,必将使得市场观望情绪弥漫下去,从而市场成交量短期内仍将难以回暖。全国各主要城市3月份大部分市场成交量同比仍然保持下降,从中可以看出,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效应仍未散去。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