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美国经济复苏态势下,财政、政治、民生等多重砝码叠加,政策天平似乎正向着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方向倾斜
【《财经》综合消息】 新华社消息,正值决定美国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关键时刻,美联储成员日前的公开表态却莫衷一是,令市场雾里看花。但在美国经济复苏态势下,财政、政治、民生等多重砝码叠加,政策天平似乎正向着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方向倾斜。
美联储去年11月正式宣布,在2011年6月30日前逐月购买总额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即所谓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期后,是否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内部至今各执一词。
就在上周末,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查尔斯·普洛瑟刚刚面对媒体给出否定答案,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查尔斯·埃文斯旋即力挺量化宽松政策,其中不免也有向市场投石问路之意。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加强,奥巴马政府减少财政赤字任务加重,量化宽松政策遭受的质疑增加,加之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等因素,或将促使美联储在6月底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首先,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日益明显。近期各类经济指标向好,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至69.6,高于预期;3月份工业生产环比上升0.8%,为连续第九个月增长;纽约州4月份制造业指数也创下一年以来最高;股市一系列指数上扬。美联储已将经济发展形势定义为“温和复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刺激经济的必要性有所减弱。
其次,美国财政政策调整影响货币政策走向。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减少预算赤字目前是重中之重。奥巴马日前表示,如果美国不能在2014年前控制预算赤字,国会应承诺实施全面支出削减及增税计划。奥巴马还承诺,通过减支和增税在未来12年间累计削减预算赤字4万亿美元。在财政政策收紧的趋势下,如果继续保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收效未必理想。
再次,美国的价格上行矛头开始显现,就业市场依然积重难返,量化宽松政策受到的质疑增加。一方面,美国通胀预期增强。据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美国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5%。尽管这一数值显示美国目前还处于低通胀环境中,但在国际油价飙升、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的环境中,投资者对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担忧长期存在,进而降低对盈利的预估。
另一方面,失业率居高不下。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对资产价格推力显著,但对就业增长刺激却十分有限。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失业率为8.8%,其中建筑业和金融业就业状况继续低迷,显示遭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两个行业就业情况仍不乐观。
此外,一些劳动者在失业后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以致美国劳动参与率一路下降至58.5%,低于金融危机前63%的水平,但随着他们在经济逐步复苏中重回劳动力市场,无疑将加大整体就业压力。就业环境未现改善,工资增长停滞,食品和汽油等价格不断上涨,美国国内消费动力受限,经济复苏步伐因而受到拖累。
综上所述,美联储目前要面对的首要任务已不是如何注入流动性,推高资产价格,而是如何在保证经济复苏的同时降低失业率,其解决思路无疑是影响下半年美国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