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欧盟一些国家围绕不断加剧的难民问题发生严重分歧,使欧盟陷入了两难境地
新华社4月12日消息(记者胡溦 张崇防) 近日,欧盟一些国家围绕不断加剧的难民问题发生严重分歧,使欧盟陷入了两难境地。欧盟负责内部事务的委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11日表示,移民问题和难民危机已对欧盟“内部团结”构成巨大考验。
自今年年初北非诸国陷入动荡以来,大量难民为躲避动乱而涌入距非洲大陆约110公里的意大利兰佩杜萨岛,使这个面积仅12平方公里的地中海小岛陷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自今年2月起,已有超过2万名非法移民乘船经地中海来到该岛,其中大部分人来自突尼斯,其他多来自利比亚、埃及等国。
岛上的移民中心设计规模只能容纳800人,而目前实际已接受了2000多人,早已在超负荷运转。更多的难民则在小岛港口一带的滩涂和山丘栖身,生存状况堪忧。同时,非法移民的户外生活又导致当地环境恶化,引发当地民众强烈不满,要求政府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除意大利之外,人口仅40余万的地中海国家马耳他也接受了约800名利比亚难民,接近承载上限。
4月6日,一艘搭载着300多名来自索马里、尼日利亚、孟加拉国、科特迪瓦、乍得、苏丹等国难民的船只,在自利比亚驶往兰佩杜萨岛的途中因严重超载而失事,造成至少250名乘客不幸遇难,其中包括40多名妇女和5名儿童。这一惨剧更加强了欧盟对难民问题的关注。
然而,欧盟内部对于如何处理当前的难民问题出现了严重分歧。
4月7日,意大利政府决定向近期来自北非的移民发放“临时人道主义签证”,希望他们藉此可以前往其他申根区国家,纾解本国的难民压力。但意大利此举一出即引起了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的强烈不满。
作为突尼斯的前宗主国,法国无疑是诸多难民的首选目的地。不过,法国内政部长盖昂在接受法国电台“欧洲一台”采访时明确表示:“法国不愿被迫卷入这轮移民潮。”法国内政部随即开列了接受难民的若干条件,其中对难民的经济能力做出了严格规定。根据此公文,目前已有数百名突尼斯难民被法国警方遣返回意法边境。
除法国之外,德国、奥地利等国也对意大利的做法大有意见。与意大利接壤的奥地利声称将重新启动边境检查,其内政部长费克特警告说,如果其他欧盟成员国容忍意大利的行为将导致申根体系“崩溃”。
德国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大量发放签证有违《申根协定》精神。如果大量外来移民获得申根签证,那么不仅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甚至更遥远的欧盟国家都将重新启动边检机制。《申根协定》的成果将前功尽弃。”
面对欧盟其他国家的非议与责难,意大利内政部长马罗尼指责欧盟忘恩负义:当要意大利为欧元救助计划作贡献的时候满口道义,但到意大利需要扶助时却袖手旁观。
白热化的争执令欧盟陷入了尴尬境地。马尔姆斯特伦一边试图缓和法、德等国在难民问题上的情绪,通过发言人称“拥有临时人道主义签证并不意味着可以在申根区自由往来”;一边又用动听的言语安抚意大利,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赞“意大利是欧盟的宝贵财富”;而对于意大利和马耳他提出的启动特别难民机制的要求,她却含糊其辞,表示“绝大多数成员国赞同启动这一机制,但目前启动仍为时过早”。
马尔姆斯特伦如此模棱两可的表态透露出欧盟难言的苦衷。不同于农业等问题,难民问题一直由欧盟成员国自己处理,因此意大利此次发放临时人道主义签证都没有向欧盟进行官方通报。《里斯本条约》第80条规定,欧盟要建立“团结一致的原则”,各成员国应在边防、难民和移民政策上分担责任,尤其是在涉及财政支持时。然而,是否能真正做到“团结一致”“分担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国的自觉自愿。
尽管马尔姆斯特伦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德国已同意接受100名滞留在马耳他的难民,斯洛伐克同意接受10名,然而这些数字在汹涌的难民潮面前微不足道。
5月12日,欧盟司法和内政理事会还将专门研究关于难民问题的中长期应对方案。欧盟能否通过这次难民危机的考验,人们正拭目以待。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