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巴格达

2011-12-20 01:02: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如今的驻伊美军早已把四星上将乔治·巴顿(George Patton)的盟誓抛在脑后。

  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如今的驻伊美军早已把四星上将乔治·巴顿(George Patton)的盟誓抛在脑后。

  他们渴望的最好归宿是,在最后一次撤离时搭上最后一辆班车。

  18日拂晓,在车轮扬起的灰尘中,500名美军士兵乘坐防地雷反伏击车跨过伊拉克与科威特边界,他们欢呼着进入科威特境内,击拳拥抱。至此,美军完成撤离伊拉克的整个计划。

  当天,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Leon Panetta)签署官方文件,宣告持续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军撤离伊拉克并不那么情愿,但从美国当前全球战略调整角度来说,撤离伊拉克则是“舍卒保车”的重要一步。

  对于高调重返亚太的美国而言,向东转之前必须拔出深陷于本世纪初两场战争泥潭的双腿。

  这一次是伊拉克,紧接着就是阿富汗。

  欲走还留

  “我终于离开伊拉克了。”美军中士阿什利(Ashley Vorhees)说,“从此一路坦荡。”

  41岁的伊拉克家庭主妇乌姆·阿里也在盼着这一时刻。

  “美军离去后,我才感到找回了我的那个巴格达(伊拉克首都),那个我从小认识的巴格达。”乌姆对媒体说。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近9年来,战争造成大约4500名美军士兵死亡、超过10万伊拉克人丧生,受伤者更不计其数。

  这已是美国第四次宣布伊战结束。

  早在2003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George.W.Bush)宣布在伊主要战事结束;今年10月,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重申恪守撤军承诺的同时,第二次宣布伊战结束;帕内塔本月15日在巴格达正式宣布驻伊美军任务结束,第三次发出停战信号。

  根据此前美伊签署的驻军地位协定,2011年12月31日为撤军最后期限。

  事实上,美方曾不断施压伊方,敦促对方主动要求美军逾期驻留。

  如今木已成舟,但仍有100多名美军士兵驻留伊拉克境内,成为撤军之门关闭后留下的“尾巴”。

  他们将驻扎美国驻伊使馆内。

  在撤走几乎全部驻伊美军同时,美国驻伊使馆却将迅速扩容,预计增至大约1.6万人的规模,其中大约2000人为美国国务院外交人员和联邦政府人员,还有数千安保公司雇员,其余则是承包商。

  这是美国在全球最大的使馆,设于巴格达“绿区”内,这个“城中之城”面积0.44平方公里。

  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外交人员将在“绿区”内监督伊拉克政治进程、平民援助项目等。另有媒体报道称,在伊拉克设置这一超大外交团队意在确保美国与伊拉克的“同盟关系”。

  按美国国务院方案,撤军后“绿区”将以守为主。

  美国一名高级官员如此描述外交团队应对袭击的战术:“我们可以逃跑,我们可以离开,我们不会恋战,对于袭击者,我们能躲多远躲多远。”

  战略东移

  尽管美军撤离伊拉克并不那么情愿,但从美国当前全球战略调整角度来说,撤离伊拉克则是“舍卒保车”的重要一步。

  在去年8月2日奥巴马宣布美国将于当年8月31日前停止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之时,美国就已经加大力度布局亚太地区,显露出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迹象。

  近几个月以来,从美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亚太,到力推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再到首次参与东亚峰会,增兵澳大利亚……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已完全明了。

  今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ary Cliton)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紧接着又公开表示,随着伊拉克战争走向结束,亚太地区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战略与经济重心,也将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

  撤离伊拉克之后,接下来就是阿富汗。按照美国的计划,将分“三步走”撤离驻阿美军,最终到2014年,将实现从阿富汗全部撤军。

  纵观美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在遭遇战争挫败和经济困境后进行大规模战略调整成为惯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在外深陷越战泥潭,国内面临高通胀、高失业率和石油危机。此后,美国的决策者开始调整政策:结束越战、加强同中国等国家的关系、调整军事力量。

  如今,美国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国内已经把目光放到了2012年大选年。

  奥巴马并不想成为又一个约翰逊(Lyndon Johnson),这名美国第36任总统因为越战压力而放弃竞选连任。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