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报财经新闻要点(10月19日)

2011-10-19 08:10:00 | 作者: 来源:一财网

【编者按】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财讯:以下为三大报10月19日财经新闻要点:

  *《中国证券报》

  文化产业提速换挡 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证券报认为,随着一系列落实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步入一个全面提速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在获得源源活水的同时,也必将为文化产业的腾飞提供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平台。

  股票约定式回购交易或将试点

  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正推动股票约定式回购交易试点,海通证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三家券商有望进入首批试点名单。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在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并为资本市场增添活力。

  吴晓灵: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应改变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18日表示,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应改变,货币总量不能放松。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非金融民间机构发展的监管和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点心债券发行超850亿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18日表示,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点心债券的发行量超过850亿元人民币。

  他说,中国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有80%以上是经由香港的银行办理。2011年前8个月,经香港银行办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突破了1万亿元。同时,香港也是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存款总额在8月底达到6090亿元人民币,而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点心债券的发行量亦超过850亿元人民币。

  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根据中国政府网18日发布的消息,国务院近日批复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要求逐步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批复要求,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和区位布局合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七部门将开展沿海陆源溢油污染检查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18日通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环境保护部将会同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资委、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开展沿海地区陆源溢油污染风险防范大检查,切实防范陆源溢油污染风险,促进陆源石油的安全开发。

  此次检查的范围包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市)沿海设区市,重点是环渤海城市;检查对象是沿海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辖区内所有陆上石油勘探、开采、炼制,石油、成品油贮存、管线输送,涉油港口、码头等已建、新建和处于试生产企业,以及原油、成品油运输企业,重点检查国有重点石化企业。

  上海将推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

  原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18日表示,上海市一直在申请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而近期中央也已基本同意。同日,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向客户递上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准备就绪、即将推出的情况说明。

  高盛:美联储6-9个月内或推QE3

  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哈祖斯10月1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2012年可能躲过经济衰退,预计美联储将在未来6-9个月内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能直接在“扭转操作”之后宣布实施。两者的目的差不多,都是为了拉低长期市场借贷利率。

  哈祖斯表示,欧洲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但欧元体系解体的风险相当低。不过,欧债危机促持续扩散,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他预计美国经济仅能勉强躲过衰退风险,房地产市场也会维持目前的颓势。他指出,民间经济活动开始趋暖,有助经济步上复苏道路。他预计美国经济将在明年晚些时候才会踏上复苏之路。QE3虽然将不会带来重大效果,但多少对美国经济有所帮助。

  高盛集团三季度亏损超预期

  两家华尔街巨头10月18日发布的业绩均令市场感到失望。高盛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该集团第三季度出现3.93亿美元亏损,合每股亏损84美分,远不及去年同期盈利19亿美元的表现,同时低于市场预期。这是该集团自1999年上市以来第二次出现季度亏损。美国银行则凭借出售中国建设银行的一次性收入实现了盈利。

  汇丰报告认为 亚洲经济能经受欧债危机考验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部门在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季度亚洲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中指出,亚洲经济正面临着西方消费需求不足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双重考验。不过,尽管亚洲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但依靠中国经济的支撑以及金融体系充裕的流动性,亚洲经济将经受住考验,不会崩溃。

  *《上海证券报》

  政策利好叠加催化 文化产业万亿大市场待挖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业内人士指出,这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随着各扶持政策的细化落地,文化产业向支柱性产业发展,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将翻番。

  银监会18日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提出,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进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推动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

  新能源汽车规划有望年底发布

  日前有消息称,备受行业期待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正式稿)将于今年底正式对外发布。13日,笔者也从某国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高层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确定性。

  根据《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财政将调拨1000亿元扶持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铅酸蓄电池业筑起多道槛

  备受关注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制订工作已进入尾声,这意味着大批不达标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记者18日从一位参与制订的协会高层处了解到,工信部就准入条件的征求意见日前已结束,近期交环保部,如果争议不大则最快本月内就会下发。另一位了解内情的行业人士也透露,目前准入条件制订已进入最后阶段,只等发布,时间在11月前。

  上述协会高层告诉本报记者,此前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问题上。按原先规定,大的企业需要执行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800米,一般企业执行500米,也有些省份如广东就执行300米。但后来又传闻称准入条件将把卫生防护距离设为1公里,由此引发业界激烈争议。

  我国医药产值增长提速

  记者从18日召开的“2011年中美医药产业峰会”上获悉,今年前7个月,我国医药产业实现产值8024亿元,同比增长29.6%。纵观前7个月,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医药行业进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累计进出口额409.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0.1%。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介绍,今年我国医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产业总体呈现持续向好态势。目前我国医药市场已处于全球第三大的位置,有专家分析认为,如此增势意味着我国有望很快接近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印钞”是否要继续 美联储成员针锋相对

  美联储的两位官员周一双双发表讲话,但其对于未来是否要采取进一步刺激政策的看法却截然相反:一位表示美国面临“产出和就业严重不足”,呼吁采取新的刺激政策;另一位则表示,进一步的宽松措施有引发通胀的风险。分析人士认为,这进一步印证了在当前的复杂时期,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较大分歧。

  透支峰会利好预期 风险资产再遭抛售

  在欧洲的事没彻底搞清楚前,市场再次显露了脆弱的一面。因为德国财长的一句话,美欧股市此前连续大涨的大好局面在周一后市被打破。而穆迪对于法国3A评级的警告,则令市场隐藏多日的避险情绪再度爆发:承接隔夜美欧股市跌势,周二的亚太市场全线暴跌,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也遭到抛售,美元则成为极少数的赢家。

  包括财长朔伊布勒在内的几位德国政府官员周一在公开场合警告说,市场不宜对这个周末的欧盟峰会抱有太高预期,一次会议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证券时报》

  外资投行:中国经济将会软着陆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9.1%,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放缓。接受记者采访的外资投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种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将出现软着陆。

  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表示,在欧债危机阴霾重重以及全球经济不稳固的情况下,中国GDP仍然能保持强劲增长实属不易。不过他预计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会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软着陆的范围。但是通胀依然高企,因此预计政府不会大幅放宽货币政策。“除非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否则中央放松货币政策的机会不大。”

  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按季环比GDP实现2.3%的增速则高于预期,此外,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水泥、钢铁、电力等产出量也均高于预期。他认为,总体来看,这些因素均显示中国经济将会软着陆。另外,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在13%,低于增长16%的年度目标,如果第四季度通胀压力下降,政府可能会稍微放松流动性控制。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中国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强劲,显示内需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准。

  22家上市公司购百亿银行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不仅数量远超去年,其购买总金额上也大幅提高。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7日,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今年以来有22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其中9家上市公司多次购买,22家公司累计购买金额接近100亿元。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