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10月9日,内地唱片牛人,太合麦田创始人宋柯又抖出强力“包袱”,声称“唱片已死,以后将不签艺人,不发专辑”,此言一出即刻引起业界“恐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唱片产业在经历30年的短暂风雨后旋即走向衰竭。在去年,选秀“七年之痒”的魔咒覆盖了整个电视圈,时至今日,湖南卫视的《快女》给复了一个完美的答案,明年不再办选秀,这个已持续7年影响力的选秀大腕终于偃旗息鼓。在选秀“死亡”木已成舟的事实下,唱片产业比肩继踵再陷死亡漩涡。时代已变,各行业淘汰速度早已超乎想象,娱乐产业也不例外。
大环境:
东风不便,唱片死亡是大势所趋?
“欧风美雨”一直扮演着内地娱乐产业“风向标”的角色。老牌选秀《快女》系列原型来自《美国偶像》,新生选秀《中国达人秀》买的是《英国达人》的版权。选秀衰落,“相亲快车”入站时,湖南卫视又买断英国《take me out》版权,掀起相亲热潮,接下来一番同质化竞争高调宣布综艺已高调进入“相亲时代”,《非诚勿扰》,《百里挑一》,《当爱情来敲门》等一批形式相仿的综艺节目相继诞生。这么多年,内地唱片公司也一直不断地坚持着向外来和尚取经。
而现在,国外唱片公司也逼入窘境,负债,破产……很显然,内地唱片已“无东风可借”。
3个月前,全球第四大唱片公司百代负债累累,不得不接受对外招标出售,百年老牌即将易主。而就在日前,Jive唱片、Arista唱片和J唱片也纷纷宣布倒闭,曾经风骚一时,培养过众多嘻哈巨星和艺人,在萎靡不振的唱片市场前,也无奈选择退出竞争,旗下众多艺人广受牵连,这一记警钟让圈内人士久久难以平静。如今,用“外忧内患”四个字来概括当前的唱片公司前景最好不过。
小背景:
老牌唱片急踩刹车,新秀转型前头开路
其实,宋柯散布“死亡”预言并不是从日前开始,早在今年3月份,他就在《深圳商报》上表明过立场:“不签艺人,不发专辑。”虽是朝花夕拾,但这一次的反响却非同寻常,实际的情况是,唱片公司当下的萎靡不振是“积劳成疾”,早在十年前的时候就已彰显老态。
八十年代创立的滚石唱片今年迎来30周年庆典,旗下的一线艺人多不胜数,包括成龙,罗大佑,张国荣等天王巨星都曾在其门下锻造。而细数而来,从最初到现在发行的唱片数量是逐年大递减,影响力也大不如前。而太合麦田也扬言将不会走传统路子,正准备转型,拓宽业务,通过采购唱片,策划出代理、营销唱片的改革,变身为版权管理公司。只有华纳这家“老字号”非一般坚挺,丝毫看不出危机前兆,只是百代公司招标出售时,华纳犹犹豫豫,资金方面或出现问题,从这可以看出,其本身的资本也并不宽裕。
在老牌大腕群体无力之时,反而是新兴的唱片公司倒是火头烧得正旺。09年成立的东嘉娱乐唱片公司业绩干得不赖。据新浪娱乐报道,艺人曾春年的首张大碟《最幸福的人》发行后瞬间便脱销,成为2010年最畅销的专辑之一,以至于今年《最伤心的人》的发行变得势在必行,该公司希望能以此打破当前唱片市场萎靡不振的局面,但能成与否,难成定数。除此开外,该公司旗下的所有艺人入道时间都不长,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留得一席之地,已数不易。在危机时刻,新老公司不团结一气,反是像极了受吓的老鼠两头窜,这种局面在以往的发生频率并不高。
谁是杀手?
水多油少,老牛累死赚不着钱
我们来算这样一笔账,在电影圈,一部普通电影拍下来投入市场后,收入至少也能上千万,大片时常能破亿。拿2010来讲,据广电总局电影局年度通气会数字显示,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票房成年度亚军,仅次于《阿凡达》,达6.73亿元;电视剧现在也撞上了好时代,据潇湘晨报报道,网络独家首播剧每集的价格已经窜到了百万,电视剧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但实际上却是越来越小,投资公司想做,卫视们也开始摩拳擦掌大搞自制剧,一些视频网站都看不下去了,为了挣个差价,都能甘冒风险,大笔投资。再来看看唱片行情,世纪末销量上100万的唱片就那么几张,倘若每张都如此,每张专辑价格算40一张,成本加利润总共才4000万,还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现今的专辑发行量已缩水为当年的百分之一。当年都是金钱里打滚出来的“大哥”,怎么可能眼睁睁地放着大钱不赚,而去死死地画地为牢,守住脚下狭小的唱片领地不放?
万家灯火,一家哀嚎
内地的许多老牌唱片公司早就看清了单靠发行唱片赚不了钱的道理,努力摆脱单一的经营渠道,开始拓宽业务。滚石唱片自入九十年代以来,就感觉资金吃紧,必须得依靠其他业务来增加盈利,于是94年,它发行了一本名为《广告杂志》的刊物,97年成立艺玛电影公司,98年开始经营艺人经纪,制作,产品开发业务,02年进入无线数字音乐行业,两年后又成立滚石娱乐公司,专门从事艺人经纪活动。
如今,唱片基本上成为了一个“噱头”,艺人经纪,商业演出,广告,数字音乐等任一行业赚得钱都比发行唱片多得多,现在的唱片公司基本都开始进行业务转移,艺人经纪分成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唱片公司的“腰包”。“牛人”宋柯的惊悚言论其实就是建立在该基础上,太合麦田如今一线艺人已能够撑足台面,如若再走传统老路,只可能死在“襁褓”。现在发行唱片的门槛已经降低,一个人或几个人依赖几台好设备就能完成唱片的录制,宋柯若是转而走向采购,营销业务,或许能降低公司成本进而赢利。
生意搬不上网,是盗版扼杀了唱片?
自数字音乐时代到来,其发展速度之快似乎决计要“革传统音乐的命”。盗版CD大行之时,已经让唱片公司寝室难安,如何打击盗版,保护自己的版权成为重中之重。然而,互联网的普及,致使免费的数字音乐随处可见,MP3,wma等格式应有尽有,更为可怕的是,除了发行方之外,任何人都能将下载的音乐传输给别人,专辑未发之时,盗版音乐就已经被搬上台面,这种前所未有的威胁,对专辑发行量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使得唱片公司纷纷举起旗帜联合站出来抵制。然而,所有的努力都是无力回天,“免费音乐”已成非主流,只有少部分人还愿意自己掏钱去买正版的CD,专辑,这其中还包括了大群追捧明星们的忠实粉丝。
这既是互联网的时代,又是微博的时代。宋柯说以前的艺人需要包装,宣传,要耗费不少的成本,而如今只要通过名人的微博,就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姚晨的新浪微博粉丝已经突破了千万,达到13323582人,杨幂的微博粉丝火爆程度也不逊色,达10668252人,要按以前的标准,每天得走多少发布会,发多少张专辑才能达到这种“全民效应”?至此,唱片对艺人的宣传价值也变得微不足道。
见招拆招:
时代变了,抱残守缺不是办法
宋柯作为唱片发行大腕发出的几字真言,或许给内地唱片公司指明了一条出路,传统唱片产业或已陷入瓶颈,再按照原有模式将很难立足。现在,娱乐圈金钱的“裁定者”增如日增多,音乐为唱片公司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不会再有,还有诸多影视,传媒,艺人经纪,演出公司都在对这块“风水宝地”大献殷勤,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也是其中的砥柱力量。若不及时拓宽业务,走向立体化,未来的唱片公司命运几何,还真有点生死未卜的味道。(来源:创业家 作者:实习生 王方)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