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长江中游地区,现有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携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提速中部崛起”正在成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共识。
在长江中游地区,现有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携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提速中部崛起”正在成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共识。
“效仿长三角经验,确定建立定期的共同协商沟通机制,三地除省委、省政府达成共识外,多个省直部门也正在进行交流、沟通,筹备建立工作机制。”昨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三省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作终于“由虚入实”。
今年4月27日,湖北省党政代表团抵湘考察情况。针对湖北方面提出的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希望,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表示:“携手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加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积极推进武汉、长沙、南昌城市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建设、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一体化。”
7月19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赣鄂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交流会上也表达了“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携手创造中部地区崛起的美好未来”的意愿。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诉求,需要三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彭智敏直言,三省高层互访所传递出的信号亦表明这一点。
上述高层互访的经历,让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力推手的湖北方面意识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必须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提出来,可能更便于获得湖南、江西的认同和国家层面的认可。最新消息显示,上述主题论坛改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并由该院城镇化道路课题组经调研后再向国务院有关部委呈报。
“三省高层如果都能来参加这个论坛,本身就是一次质的突破。”彭智敏说,尽管从“武汉经济协作区”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城市协同发展的思路提出至今已过去30年,但由于湖北、湖南、江西有着相似的自然资源和趋同的产业结构,导致三地长期以来都是“各走各的路”,竞争多于合作,“如今由虚入实也仍处在搭台阶段,距离真正‘唱戏’还有待时日”。
彭智敏认为,面对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规划和西部的成渝区域经济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势在必行,否则中部崛起遥遥无期。但目前全面规划“一步到位”有难度,可仿照长三角分阶段进行,起步时“范围可圈定小一点,起步快一点,实质性的内容多一点”,先从共同的利益诉求着手。如围绕长江综合治理,从防洪及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确保航道畅通、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粮食生产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武汉、十堰、襄阳、南昌的汽车走廊,武汉、黄石、鄂州为主体的冶金工业带,九江、武汉、宜昌、荆州、岳阳为主体的化学工业带,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中心的现代加工业走廊均已初具规模,要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摆脱各自为政、“远交近攻”的老路,彼此开放市场,通过产业分工协作,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