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前,市场大多数人士预计,刘易斯拐点将在2015年到来,“人口红利”将从那时结束,对中国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
21世纪网讯 9月21日,野村国际中国区首席济学家张智威在和媒体见面时表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而非普遍所预测的2015年。
“现在人力资源的供已经略小于求。将主要体现在对GDP增速的影响,一些上市企业的盈利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一些产业会有好处,譬如机器代替人工的产业。”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此前,市场大多数人士预计,刘易斯拐点将在2015年到来,“人口红利”将从那时结束,对中国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
张智威提供了一张劳动力需求比例图。图表显示,2001年3月的时候,需求和供给的比例小于0.7,也就是说在2001年时,加入有100个人找工作,只有70个工作机会。从2001到2011年,这一曲线逐年上升。2011年3月时比例已经超过1,接近1.07,即在2011年有100个人找工作有107个工作机会。
张智威认为,从2001年开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一批青少年农民去城市打工,但现在农村大部分都已经出来打工,而外商的投资还在逐年增大,以前只是过年的时候出现民工行,但现在劳动力市场的缺口越来越大。
此外张智威预测,未来五年的CPI通胀平均为5%左右,高于过去10年2%的平均水平。未来中国五年的物价将表现出两个特点:一、非食品通胀将在未来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二、随着要素价格的上涨,出口价格将继续加速上扬,这或将影响到全球价格。
但张智威认为,虽然通胀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并非最大的问题。“中国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经济结构转型。”张智威说。
张智威于2011年7月加入野村证券,此前曾任职于中金公司、香港金融管理局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1世纪网 范璟)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