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学家认为,8月PMI属季节性反弹,并不具有经济回升的转折性意义;下半年CPI环比上涨的季节性压力较大,货币环境维持目前偏紧状态
【财新网】(记者 陈璐)虽然8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9%,但经济学家认为,8月PMI属季节性反弹,并不代表经济的好转。如果剔除季节性因素,经济仍处于稳步回落阶段。
9月1日公布的8月官方和汇丰中国PMI指数均有所回升,分别至50.9%和49.9,前者结束了该指数持续3个月的季节性下跌。
对此,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本次PMI回升幅度明显低于过去六年同期0.7个百分点的平均升幅,由于制造业传统上从8月开始将步入旺季,而官方公布的PMI指数又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因此8月PMI指数的回升主要并不具有转折性意义。增幅低于历史均值,则显示在持续的紧缩政策影响下,经济活动仍在继续放缓。
彭文生称,分项指数中,新出口订单大幅下降,预示未来外需的恶化将使得出口增长面临更大挑战。购进价格指数继上月降幅缩窄后本月则有所反弹,显示上游通胀压力经过几个月回落后已进入相对稳定区间。预计9月PMI指数仍将延续季节性上升趋势。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亦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导致8月份PMI数据“反转回升”的是季节性因素,并不代表经济的好转。如果剔除季节性因素,经济仍处于稳步回落阶段。预计9月9日即将公布的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将会有所回落。
此外,沈建光指出,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购进价格指数有所反弹,购进价格指数为57.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表明通胀压力仍未消散,抗通胀仍将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沈建光认为,短期内中国不会放松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国内经济持续放缓、海外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影响出口等因素,预计将可能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如果通胀与房价的拐点能在三季度出现,这将为下一步的政策微调提供重要的契机与空间。
彭文生认为,虽然8月通胀可能出现回落,但是下半年CPI环比上涨的季节性压力较大,进入冬季后部分食品价格存在季节性反弹的可能。因此短期内货币政策仍以冷静观察为主,将货币环境维持在当前偏紧的水平。同时,年内仍有加息一次的可能。■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