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8月31日两宗住宅用地的成交,北京前八个月的土地市场交出了一份“成绩单”:总计成交157宗地块,土地出让金总额超过671亿元。
第一财讯:随着8月31日两宗住宅用地的成交,北京前八个月的土地市场交出了一份“成绩单”:总计成交157宗地块,土地出让金总额超过671亿元。
受楼市调控影响,北京今年的土地市场一直波澜不惊,上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总计约326亿元,约为去年同期一半。
进入下半年,北京土地市场渐有起色。7月份北京共出让16宗地块,总成交金额达到了251亿元;而8月份共计出让27宗用地,成交金额也达到了93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获悉,相比2010年,今年前八个月的土地出让金总额下降了6.74%。
除此之外,土地出让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商办类地块成交额达到了417亿元,环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9.9%。而住宅类地块则下调了62%。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北京CBD核心区的8宗商业地块的成功出让为北京贡献了将近200亿元的土地收入。
之所以商业地块受追捧,住宅地块反而相对平稳,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在住宅限购的背景下,企业对住宅用地的追捧热情依旧不足。大部分住宅地块都以接近底价成交。即使是部分城区的热点住宅地块也均以低溢价率签约。
资金压力的增大也使得企业拿地速度放慢。张大伟认为,今年以来,银行系统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及信托渠道收紧,加之开发商自身销售萎缩导致回款难,这些都明显占压了企业资金,影响了拿地能力。
此外,土地出让郊区化的趋势也影响了土地价格。“在前八个月的33块包含居住属性的地块中,只有6块城八区,而且大部分在城区的边缘,供应总面积只有67.94万平米。郊区占比多,影响了土地出让金的总额。”张大伟称。
除了地价因素外,今年北京出让的住宅用地中,需要配建保障房的比例也大幅增加。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在北京今年已经出让的33块住宅地块中,超过6成含有保障房属性。
记者自行统计也发现,前八月北京至少有10宗住宅用地明确提出需配建一定面积的保障房。此外还有不少地块在出让时规定,当竞买报价达到合理土地上限价格时,则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现场竞投配建公共租赁房面积的方式确定竞得人。
商品房用地需配建保障房正在成为地方土地出让的一种趋势。今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曾经明确要求,要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
一位权威人士曾对本报记者透露,在出让商品房用地时要求配建一定面积的保障房,此前已经有一些地方采用了这种做法,比如北京、青岛等地。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做了明确表态,说明中央肯定了地方这种做法,并有意将之在各地推广。
不过,配建模式也一度引发不少争议。有开发商就表示,配建模式提高了拿地门槛,前期要投入的自有资金加大了,运营成本也有所提高。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