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一次性引资3018亿元人民币,河南省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首现“井喷效应”的省份之一。
因一次性引资3018亿元人民币,河南省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首现“井喷效应”的省份之一。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8月27日召开的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上获悉,为期两天的会议,河南省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4家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高管与代表,以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36家国内500强企业等1.5万名工商界嘉宾。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共有327个项目在该会议上签约,投资总额3018亿元人民币。此轮招商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加快。
“这些项目多以产业集群投资和产业链投资为主。”李清树说。
以粤港澳集团为例,这家总部位于香港,由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工商人士发起创立的综合性城市投资及运营机构,此次同样扮演了为内地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投资、开发、建设及招商引资服务的角色。该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将在河南济源投资兴建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投资总额9.2亿美元。
粤港澳集团总裁蔡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珠三角在河南相对较大的产业园,是河南承接产业与技术转移比较典型的项目,目标是让更多的珠三角企业转移到河南来,“当地的区位和政策都很到位。”蔡岳说,目前中部有资源、人才,还有政策,这就是他们看中的地方。
据悉,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园占地6000亩,建成后能容纳100家电子、装备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入驻,预计三年后工业产值能达到200亿元,提供3万个当地就业岗位。
而地处中部的区位优势,以及中原经济区成为国之方略后带来的政策优势,正成为河南在此轮产业转移大潮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于2008年开始布局的180个产业集聚区,正在成为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的首选。本次签约项目中,有177个将在这些产业集聚区落地,占项目总数的54%;投资总额1714亿元,占总额的56.8%。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首席代表胡援东指出,中原经济区的打造,要靠支柱产业,而支柱产业的发展,则需要靠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来完成。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则认为,随着河南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要素成本优势的逐渐显现,河南已经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条件,中原经济区正在呈现强劲的发展后劲。
但河南省一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区域经济专家告诉记者,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仍然面临劳动力素质整体不够高、产业架构布局不完善以及城市化水平较低、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劣势,同时,河南省在制度、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