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会议提出,到2015年,要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为达到上述目标,会议提出以下措施: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限期治理地下水污染隐患;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推进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治理;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防范石油化工行业和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逐步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在水源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在地下水污染突出区域进行修复试点,开展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等。
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迫切。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环保部数据显示,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
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方面需要,污水处理将继续得到政策的支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大幅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万亿元。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