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有媒体刊发大公国际一年给出156个3A评级的报道,引发质疑。大公国际随后做出澄清,称这156个3A评级属于39个发债主体,仅占大公国际所有发债主体的12%。并称第三方机构Wind数据表明,中国债券市场发债主体为1680家,其中AAA级的发债主体共有220家。
中广网消息,国内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因给予多家城投债券3A评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有媒体报道说大公国际一年给出156个3A评级,蜕化成完全为屈从客户公司利益需要的“打工国际”,是滥发评级。收到相关情况后,大公国际第一时间给经济之声发来了澄清公告。
对于有关一年给出156个3A评级、多发滥发的质疑,大公国际方面表示,一般来说,每个发债企业一年可以发行多种债券产品,每种债券产品评级可能会涉及三种带有信用等级的报告,包括发债主体评级报告,债券项目评级报告和跟踪评级报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发债主体有多份带有信用等级的报告。例如,过去一年内,大公国际对中国银行的各类评级多达6次(其中1次为次级债初评、1次可转债跟踪、4次次级债跟踪)。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可以有多份评级报告。
大公国际在澄清公告中说,在他们所评定的全部发债企业中,具有AAA信用等级的只有39家,而156个3A评级也是针对这39个发债主体、根据不同等级而产生。因此,有关媒体所报的大公国际一年给出156个公司和机构AAA评级,与事实严重不符。
此外,大公国际还引用第三方机构Wind统计数据表明,截至昨天,中国债券市场发债主体为1680家,其中AAA级的发债主体共有220家,大公国际仅有39家,占大公国际所有发债主体的不到12%(评级行业最高值超过26%),占市场中全部AAA发债主体的超过17%(评级行业最高值接近 45%),处于评级行业较低水平。因此,大公国际认为对他们滥发评级的质疑是不恰当的。
对于给予多家城投债3A评级的问题,大公国际的澄清公告中没有涉及这项内容,不过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表示,评级主要是针对市场主体未来状况的一种综合预测分析,一种评级究竟合理还是不合理,最终还是要靠被评级主体自身经济状况的展开和投资者来进行检验。他说,大公国际对于城投债做出的3A评级是根据自身研究分析做出的评定,并且这种评级是合理的,经得起市场和投资者的检验。
此外,关建中还说,有关大公国际在今年7月份给中国种子集团作出3A评级的报道属虚假新闻,大公国际没有对这家公司作主体评级报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